广西碳酸钙资源丰富,2015年7月广西自治区政府提出“以贺州为龙头,形成贺州、来宾、河池、百色碳酸钙低碳产业链示范基地。通过打造碳酸钙低碳产业链,到2020年实现碳酸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极”。
近日,广西发布《广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实施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强化矿山开采、碳酸钙粉体等“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

▲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贺州旺高工业区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实施糖业清洁燃烧技术改造,提升碳酸钙产业工艺水平。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实施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强化“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重点对有色冶炼、矿山开采、铁合金、化工、陶瓷、铸造、轧钢、耐火材料、碳酸钙粉体、石灰窑、砖瓦窑、废塑料、木材加工、石材加工、水泥粉磨站、混凝土搅拌、中药材硫磺熏制等行业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制、台账式、网格化管理。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实施分类处置。
列入淘汰类的,基本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及生产设备)。列入整合搬迁类的,要按照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列入升级改造类的,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2020年12月底前,“散乱污”企业基本整治到位。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定更严格的机动车地方管理条例或标准。编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船舶等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排放、工业涂装VOCs污染排放、碳酸钙工业污染排放等地方标准。
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完成露天矿山摸底排查。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给予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要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
加强矿山开采粉尘污染治理,对全区矿山开采、破碎、转运等过程粉尘污染实行有效管控,确保除尘抑尘措施落实到位。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要进一步加大矿区扬尘治理力度。
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的12个设区市(已达标的北海市、防城港市继续巩固提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1.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