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综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综述
 
太空经济“小行星采矿”热,我国取得段性进展但仍具局限性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7-06-23 11:57:18    浏览次数: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在2022年前去探访一颗神秘的金属小行星---灵神星(16Psyche)。“小行星采矿”作为太空经济的一个热点,即将在未来的5——10年之内迎来一轮爆发的浪潮。五院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办公室技术负责人黄江川认为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次高起点、标志性的小行星探测任务。
 
太空经济“小行星采矿”热,我国取得段性进展但仍具局限性

  就在前不久,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在一次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也表示,我国正规划实施小行星探测任务,并预计于2020年后发射小行星探测器。
  那么,各国争先探测小行星的意义是什么?迄今我国在小行星探测上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还有哪些技术壁垒需要克服?相较于庞大的花销,小行星探测又是否值得?

  带动太空经济发展
  一般而言,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开采小行星的意义在于探测并“攫取”小行星上潜在的稀有矿物,比如可能存在的钻石、铂金等。
  据介绍,目前美国已有三家公司宣布了实施小行星采矿计划,分别是行星资源公司、深空工业公司、开普勒能源和太空工业公司。另外,英国小行星采矿公司也在说服政府为小行星采矿提供政策支持。
  小行星采矿将全面带动一种未来的重要经济形式---太空经济。人类终将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探测小行星对于人类未来移民太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阶段性进展仍具局限性
  小行星探测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尤其是深空探测事业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实施小行星探测计划,可以显著提升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其将成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标志性事件。

 
太空经济“小行星采矿”热,我国取得段性进展但仍具局限性

  截至目前,我国对小行星的探测主要成果是“嫦娥二号”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探测,并已完成了对小行星的光学观测和自主轨道确定等工作。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强调,目前我国对小行星的探测还主要局限于发现、测量、遥感数据分析等阶段,“嫦娥二号”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离观测取得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但是,如今我国在小行星探测上取得的相关成果,意义更偏重于科学研究,而小行星采矿才更具实用价值。

  还须克服诸多技术壁垒
  针对于欧美正在开展或预备开展的一系列深空探测计划,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项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宏青承认,小行星探测花费是无法计数的,其开采价值还主要取决于特定小行星的矿物类型、丰富程度以及该矿物在地球上的经济、科学、战略意义及其稀缺程度。

 
太空经济“小行星采矿”热,我国取得段性进展但仍具局限性

  小行星探测对于我国的国家航天事业来说,极具挑战性,其主要基础来源于探月工程以及后续的火星探测计划。叶培建院士指出的技术途径非常合理,让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着陆,或休眠或开展探测,其间将小行星作为摆渡平台,当小行星到达合适的位置,探测器再飞向深空。
  由于小行星探测的特殊性,例如弱引力、目标物理特性、轨道特性等,必须做到清晰完备了解和掌握,所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一些新的探测技术,如自主导航与管理、表面弱引力附着与取样技术、高速再入大气返回技术、电推进或离子推进技术、轨道设计技术等都将是未来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要想在小行星探测上继续发挥主动,还需要在飞船远距离测控、飞船着陆、原位采样分析等方面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在飞船能源动力、探测工具仪器、原位分析技术、工程学等方面不断优化和积累经验。
  资料来源:科学网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中国粉体技术网微信公众号 粉体技术网 bjyyxtech
 
相关信息 更多>>
太空经济“小行星采矿”热,我国取得段性进展但仍具局限性2017-06-23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资源节约——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许大纯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2014-11-19
大批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矿权关停退出引发哪些思考?2017-08-0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采矿技术六大发展趋势2017-10-12
473%利润增长,中国采矿业暴利了吗?2017-10-30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