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受理项目名单,共受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1446项,这些项目将是2018年国家科技奖的正式候选项目。
其中《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入选“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目录(通用项目)——材料与冶金组”候选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提名单位:甘肃省
提名单位意见:我国凹凸棒石资源丰富,但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瓶颈是天然形成的凹凸棒石以伴生矿居多和纳米棒晶以棒晶束形式聚集,利用传统的干法或半干法处理不能实现其高值利用。该项目经过10多年系统研发,突破了湿法低品位凹凸棒石转白、伴生矿同步转化和凹凸棒石棒晶束无损高效解离关键技术,开发了凹凸棒石纳米无机凝胶、高效霉菌毒素吸附剂、类玛雅蓝颜料和棕榈油脱色剂高附加值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该项目实现了应用导向的凹凸棒石结构调控和功能化设计,从关键技术发明到高值产品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工艺技术包和技术发明链,解决了长期制约凹凸棒石资源高值利用的关键瓶颈。该项目所建立的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凹凸棒石的自主研发水平,对促进凹凸棒石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认真严格审查,该项目提名书中材料客观完整,符合2018国家技术发明奖填报要求;完成人和完成单位资格有效,并通过完成单位和省科技厅公示无异议,符合2018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提名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王爱勤
排名:1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全面统筹项目研发工作,对发明点1-4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提出并实施了凹凸棒石转白、伴生矿高效转变、棒晶束解离及相关产品开发的技术方案及工艺;(2)11件授权发明专利第1发明人(附件1、19),12件授权发明专利第2发明人(附件19);(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29~34、41~4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0年“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010-J-251-2-05-R2),排名第2。
姓名:王文波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发明点1、2、3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具体实施凹凸棒石转白、伴生矿转化和棒晶束解离关键技术以及纳米无机凝胶产品研发;(2)6件授权发明专利的第1发明人(附件2、19),3件授权发明专利的第2发明人,8件授权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附件19);(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29、34、43、4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牟斌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发明点3、4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骨干核心人员开展了凹凸棒石棕榈油脱色剂和类玛雅蓝颜料的开发及颜料在涂料中应用技术研究;(2)2件授权发明专利的第1发明人(附件3、19),1件授权发明专利的第2发明人,13件授权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附件19);(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29、4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康玉茹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发明点2、4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骨干核心人员主要开展了凹凸棒石棕榈油脱色剂和凹凸棒石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工作;(2)3件授权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2件授权发明专利第二发明人,11件授权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附件19);(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29、4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张俊平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发明点3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骨干核心人员主要开展了凹凸棒石类玛雅蓝颜料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2)1件授权发明专利的第1发明人,2件授权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附件1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汪琴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发明点2、3作出重要贡献,作为骨干人员主要开展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技术和类玛雅蓝颜料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工作;(2)6件授权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附件19);(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29、43、4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