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芜湖市位于长三角地区西南部,自古以来就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的美誉,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据了解,芜湖市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资源51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有33种,主要以水泥用灰岩、铜、铁矿为主。
矿产资源开发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开发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矿山点多面广,布局不尽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代价大,安全生产压力大,大中型矿山比例低。
随着问题的出现,芜湖市狠下决心开展非煤矿山整治规范工作,出台了《关于芜湖市非煤矿山整治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一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二要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三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在2018年底前,所有大中型矿山建成市级绿色矿山,其他矿山要在“十三五”末建成市级绿色矿山。
规划引领,优化布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芜湖市制定了《芜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试点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指导矿山企业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地开采矿产资源。其目标就是集中了矿山数量,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全部集中起来,在此基础上创建绿色矿业示范区。大中型矿山要全部达到市级绿色矿山标准,其中20%左右达到国家绿色矿山标准。
据了解,在该集中区内露采矿山以整座山体划定矿区范围,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封闭运输和加工,从而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标准。地下开采矿山按照矿体设置矿权,一个矿体原则上只设立一个采矿权。
在执行当中,该市设立矿山开采集中区,坚决关闭零星分散的小矿,使非煤矿山企业向大中型企业集中。
相关数据显示,自整治工作以来,芜湖市减少了零星分散的小型矿山企业121家;减少数量达57%;投入治理资金1.65亿元,治理废弃矿山面积2800余亩,矿山生态明显好转。
为了使矿山企业能够规模化、集约化开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芜湖市又制订了《芜湖市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试点方案》。
该试点方案中显示,至2018年芜湖市将进一步压缩采矿权数量,在繁昌县设置6~8个矿山开采集中区,使矿山企业集中度达到70%左右,新建矿产品深加工项目达到10个左右;在南陵县设置4~6个矿山集中区,使矿山企业集中度达到75%左右,新建矿产品深加工项目达到8个左右。
源头控制,加强监管
试点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设采矿权,因重大项目建设、整合重组等原因,确需新设采矿权的,必须执行《芜湖市非煤矿山新设采矿权参考标准》。全面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低开采规模和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最低开采规模和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和矿业结构,逐步构建集约、高效、协调的矿山开发格局。
据了解,此次的试点范围主要是在繁昌县和南陵县,对于两个面积中等的下辖县来说,标准可谓是相当苛刻的。露采铁矿生产规模不低于60万吨/年,可采资源储量不低于600万吨;地下开采铁矿生产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可采资源储量不低于300万吨;铜矿生产规模不低于20万吨/年,可采资源储量不低于200万吨;石灰石矿生产规模不低于100万吨/年,可采资源储量不低于100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规模不低于100万吨/年,可采资源储量不低于1000万吨等。
对于已经获批的新建矿山,加强了开采设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复垦等方案的审查,严禁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确保新建矿山实现合理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和谐。
芜湖市对确定为整合对象的的矿山企业,要按时完成整合工作,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治要求或整治不合格或经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矿山企业,由试点县政府依法实施关闭,收回矿权,重新设置矿权,并采用招拍挂的方式重新出让。
该市为了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坚持依法依规管矿用矿,对非法生产、无证开采、偷挖乱采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突出优势,恢复治理
芜湖市试点县利用铜矿、水泥用灰岩矿等优势矿种,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严格环境准入的基础上,建设矿产品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引进有实力的的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投资建设铜基新材料和高品质水泥等深加工项目。
据了解,在繁昌县引进的苏州非矿院项目上,非矿院安排了7名专家教授致力为繁昌非金属矿深加工升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对该县红花山膨润土详细的开发研究,在其拥有的膨润土无机凝胶生产制备专利技术基础上探寻出一种更为先进的全新技术路径,并生产试验出一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无机凝胶产品。
为了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芜湖市制定了《芜湖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使用管理办法》,调整保证金缴存标准和管理模式,指导、督促采矿权人按照治理方案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采矿权人拒不履行治理义务的,由所在县政府使用采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实施治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其下辖繁昌县开展治理了30家位于“三线三边”范围内的废弃矿山;南陵县开展治理了11家“三线三边”范围内的废弃矿山。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来源:中国矿业报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