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经要闻
 
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部署增材制造等13大重点任务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7-05-04 10:49:54    浏览次数: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富国之本,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其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大力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一、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1.智能正成为制造业的关键要素
  2.服务促进产业模式变革,重塑制造业价值链
  3.可持续发展成为制造业与自然、社会协调的重要主题
  4.制造大数据和平台成为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的重要支撑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制造业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2.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装备产品
  十几年来,制造业各领域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等等。
  
  3.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达110家,其中以工业为主的有50余家。
  
  4.初步形成了企业、高校、院所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形成了产学研结合、较为完备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成立了一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我国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多数制造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制造—加工—组装”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环节,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在高端产品创新设计方面,设计工具软件受制于人,设计方法和理念不够先进,创新设计能力较为薄弱。
  
  2.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
  我国制造业质量基础相对薄弱,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不高,出口产品召回问题不断,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此外,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
  
  3.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我国部分传统制造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低
  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面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变革,认识不充分,准备不足,传统制造业将面临二次淘汰的风险。
  
  四、重点任务
  按照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先进制造领域重点从“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基础和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四个层面,围绕13个主要方向开展重点任务部署。
  
  (一)增材制造
  重点解决增材制造领域微观成形机理、工艺过程控制、缺陷特征分析等科学问题,突破一批重点成形工艺及装备产品,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家电、生物医疗等领域开展应用,引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形成创新设计、材料及制备、工艺及装备、核心零部件、计量、软件、标准等相对完善的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结合重大需求开展应用示范,具备开展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基础。
  (二)激光制造
  面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仪器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迫切需求,实现高端产业激光制造装备的自主开发,形成激光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促进我国激光制造技术与产业升级,大幅提升我国高端激光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三)智能机器人
  推动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协同标准体系建设、技术验证平台与系统建设、以及典型示范应用,支撑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向高端发展。
  (四)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
  针对移动通信、大数据、新能源、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大宗产品制造需求,重点围绕28-14纳米技术节点进行工艺、装备和关键材料的协同布局,形成28-14纳米装备、材料、工艺、封测等较完善的产业链,推动全产业链专项成果的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生态的改善和技术升级,实现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目标。
  (五)新型电子制造关键装备
  面向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光通讯器件、MEMS(微机电系统)器件、功率电子器件、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高效光伏等泛半导体产业领域的巨大市场需求,开展关键装备与工艺的研究,重点解决电子器件关键材料装备、器件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缺乏关键技术、可靠性低、工艺开发不足等问题,推动新技术研发与关键装备研发的协同发展,构建高端电子制造装备自主创新体系。
  (六)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坚持主机牵引、夯实基础、突破核心、工艺验证,聚焦航空航天和汽车两个重点服务领域,重点攻克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等瓶颈,完成150种以上智能、精密、高速、复合型高端制造业装备的研制和示范应用,大幅提升国家重点工程、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关键制造装备国产化率,在强化高端数控装备单机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由单机示范应用向智能化制造成组成套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升,扩大专项装备成果的应用成效。
  (七)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
  重点解决高端装备产品质量较差、档次不高,缺乏核心工艺,智能化程度不足,可靠性及精度保持性难题,研制一批代表性智能加工装备、先进工艺装备和重大智能成套装备,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向高精尖和智能化互联方向发展,引领装备的智能化升级。
  (八)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
  围绕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开展基础技术与前沿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工业试验验证平台和安全保障技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为逐步解决国产装备“空心化”提供技术支撑,大幅度提高为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
  (九)工业传感器
  针对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的高端需求,顺应传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形成一批高端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产品,支撑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解决微纳传感器硅基兼容制造、封装、可靠性、集成化等核心共性技术,引领未来发展。
  (十)智能工厂
  适应工厂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重点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化共性关键技术,实现智能工厂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自主装备能力,满足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
  (十一)网络协同制造
  以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与制造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以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探索一批引领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一批网络协同制造理论、关键技术与标准,研发一批“互联网+”协同制造工业软件,创建一批“互联网+”制造服务平台。
  (十二)绿色制造
  重点面向我国制造业发展中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以提高资源能源效率和降低环境负荷为主线,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为目标,掌握生态设计理论与工具、绿色制造方法与工艺、试验验证平台、绿色标准与规范等基础共性技术,推广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流程工业绿色化技术,提升通用设备产品能效、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制造与再资源化等生态效率水平。
  (十三)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围绕“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推进智能一代机械产品创新示范、制造业信息化创新示范和绿色制造集成应用创新示范等工作,培育示范行业、示范省市、示范企业,大力推动和引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中国粉体技术网微信公众号 粉体技术网 bjyyxtech
 
相关信息 更多>>
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部署增材制造等13大重点任务2017-05-04
科技部关于征集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的通知2014-11-25
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计划2020年高新企业产值达34万亿2017-05-05
央企2016年研发投入超3800亿,国资委与科技部七大举措推进科技创新2017-09-18
4月份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利润劲增22.6%2015-05-28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