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已探明石英砂储量超4亿吨,约占全省的66%,全国的24%,矿石平均品位高达98%,远景资源量达10亿吨。石英资源主要分布于凯里、丹寨、黄平等县市,其中以凯里市分布较为集中。
依托石英砂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优势,黔东南州按照“富矿精开”总体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门类,抓实产业配套,重点在炉碧经开区发展玻璃制造和铝加工产业,打造玻璃产业集群和光伏产业集群,重点在丹寨金钟经开区发展精品石英砂、多晶硅、单晶硅、球形硅微粉等加工制造产业,打造硅系材料产业聚集区。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打造石英砂→玻璃百亿产业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资源丰富,10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石英砂储量2.82亿吨,约占全省石英砂储量的66%,石英砂矿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达98%,是制造玻璃的原料。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全景
位于凯里炉碧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衡昌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其年产100万吨石英砂提纯项目总投资1.6亿,通过物理化学提纯工艺,将石英砂纯度进一步提升,SiO2≥99.74%,精砂产率71%,单吨化学砂产值较普通物理砂提高4倍,成为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优质原料,是国内大型石英砂生产基地之一。

贵州衡昌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2023年底,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1250吨/日光伏玻璃生产线在炉碧经济开发区成功点火试产,这不仅填补了贵州光伏玻璃生产的空白,更成为撬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支点。该项目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护航下顺利推进,目前已进入三期建设阶段,未来有望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黔玻永太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
当前,炉碧经济开发区已规划建成6100亩玻璃产业园,成功吸引了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等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以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为龙头的省内玻璃“原材料采选—玻璃生产—玻璃精深加工—光伏组件”完整的产业链基础。2024年,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强势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3.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52%,成为黔东南州首个“百亿级”产业园区。
丹寨金钟经开区:打造硅系材料产业聚集区
丹寨县石英砂岩矿资源丰富,预测石英砂岩矿资源量约3亿吨,已探明资源量1.57亿吨。
围绕丰富的石英砂资源,丹寨金钟经开区则重点布局硅系材料的精深加工环节,与炉碧的玻璃制造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
2023年4月,丹寨县引进安徽海瀚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丹寨县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35.5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100亩,重点发展工业硅、精品石英砂、石英制品、硅微粉等领域。
依托思飞新材等企业重点发展球形硅微粉、球型铝粉、光伏玻璃砂等产品,拓展在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光伏玻璃组件、覆铜板面层膜料、导热黏胶等应用领域。依托亿利光伏、龙润实业,面向精制石英砂、金属硅等领域,开发多晶硅、单晶硅、精品玻璃制品等产品,大力发展硅系材料制品产业链。目前,已实际入驻并正常生产的企业4家。
2024年黔东南州硅精深加工产业实现总产值25.08亿元,增速108%;其玻璃制品制造产能已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比重达到53.1%。发展动能持续强劲,目前全州在建、拟建、在谈的硅产业项目共9个,总投资规模达160亿元。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将推动硅基产业总产值跃升至400亿元以上。
从“一粒砂”到“一块玻璃”,再到“一片光伏组件”,随着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不断拓展,光伏玻璃、电子玻璃、汽车玻璃等高端产品线日益丰富,黔东南州正依托科技赋能和绿色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资料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