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今年进博会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涵盖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材料等位于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上游的高附加值产品,杜邦、克劳斯玛菲、默克集团、立邦和英威达、立邦、爱德万测试、索尼、肖特、贺利氏、3M等头部企业将首次参展。
立邦:隶属于新加坡立时集团的立邦首次亮相进博会,围绕智慧城市的主题带来两款全球首发展品。“立邦光催化涂料”能够帮助净化城市空气,其采用的光催化技术孵化自立邦与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方共建的技术创新平台。据介绍,该产品应用于建筑外墙时,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氮净化效率和对PM2.5等颗粒物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立邦带来的另一款全球首发展品是“立邦智慧路面标识漆”,由立邦位于新加坡、中国和日本的全球三大研发中心联合研发,能显著提升道路标线能见度,在夜间车灯照射条件下为60公里/小时车速的司机增加8到10秒的反应时间,并且可被自动驾驶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激光雷达高度识别,提升驾驶安全性。
杜邦:美国杜邦公司(Dupont)今年以“全球创新,深耕本地”为主题,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黑科技”,包括基于杜邦Tedlar透明前板薄膜的柔性太阳能板、应用于数码打印墙材的杜邦Tedlar PVF保护膜、能够用于制作安全环保建筑材料的杜邦FROTH-PAK环保型低压双组份聚氨酯泡沫等等。杜邦的展台上还有一款引人注目的全球首发新品,是由杜邦Liveo医疗健康团队携手中国客户壹尉实业带来的利维优硅凝胶美容复用面贴,使用了杜邦公司授权的创新有机硅凝胶技术。这不仅是一次本地化解决方案展示,更是杜邦医用粘合剂首次拓展至护肤品领域的创举。
贺利氏:德国科技集团贺利氏专注于贵金属及回收、半导体和电子、医疗保健、工业应用等四大领域,公司产品包括用于光伏电池的银浆、电动汽车用的模块封装材料、用于半导体设备制造的石英玻璃等等。贺利氏在进博会上展出了双氧水用钯催化剂和高纯大口径光学石英玻璃元件,前者打破了国内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后者填补了国内细分材料领域的空白。
英威达:总部设在美国的英威达(INVISTA)是全球最大综合纤维和聚合物公司之一,今年是首次参加进博会。英威达重点展示了核心产品尼龙66聚合物的生产与应用。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拥有质量轻、耐磨损且耐高温的特点,尼龙66在汽车的众多部件中都能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尼龙66也被用于替代汽车中原本用金属打造的一些部件,从而减轻车身的重量。今年8月,英威达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的尼龙66聚合物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正式完工。扩建后,该生产基地总投资达到17.5亿元,年产能将实现翻番,达到40万吨。
索尼:由废水桶、废弃光盘以及索尼原研的阻燃剂制成的环保型阻燃塑料亮相索尼展台,其可再生材料使用率高达99%,可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照相机、手机、旅行箱包等产品。
德国肖特:在特种玻璃领域耕耘140多年的德国肖特,带来芯片制造、增强现实、电动汽车、生命科学等细分领域产品,如只有一片指甲盖大小却可以容纳132个生物样本的玻璃微阵列,开启下一代半导体先进封装的玻璃基板等。肖特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陈巍表示,肖特展示了很多来自未来的特种玻璃应用,希望能打开观众和市场对于玻璃的无限想象。
旭化成:参展主题为“以多元化材料,共创新质生产力”。在绿色低碳领域,公司推出了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塑料产品,其中XYRON™再生牌号能够用于太阳能发电、通信基站等用途,LEONA™再生牌号,通过回收再利用边角料等废弃材料,能够用于铁道、机器人等用途。
默克集团:作为新设立的新材料专区的首批展商,默克携旗下生命科学、医药健康与电子科技三大业务亮相进博会,并展示了其在电子科技领域利用AI技术加速新材料开发的应用。
日本AGC集团:一款可有效阻隔电磁波和紫外线的玻璃盖板,在保持耐候性的同时将玻璃厚度降低到0.1毫米,让人造卫星更加轻量化,提升了续航能力。
新材料是指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涵盖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制造材料等多个领域。这些材料在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改造、国防实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被视为硬科技时代的先导产业。
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中,美国全面领先,日本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欧洲则在结构材料、光学和光电材料等方面表现出色。中国作为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在半导体照明、稀土永磁、人工晶体材料等领域实现领跑。国内企业如中材科技、金发科技、万华化学等在新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方向。当前,新材料行业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有市场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材料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