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沙漠科研团队历经5年时间,成功探明膨润土固沙机理,发明膨润土固沙和生态治理新技术,并在野外试验中取得显著效果,这一发现有望为防沙治沙提供新路径。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期刊《环境技术与创新》上在线发表。
据悉,膨润土是一种天然矿物黏土,具有吸附性、吸水膨胀性、粘结性、无毒性等优良特性。科研人员通过风洞实验、野外试验和岩土工程力学测试等方法,全面开展了膨润土添加对风沙土性质的改良及固定作用研究。
论文通讯作者、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李从娟介绍,为精确验证膨润土的有效性,科研人员按照0.1%到12%范围内的比例将其掺入沙土,分析风蚀率、剪切强度、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并进行了大量野外试验进行验证。
研究发现,0.2%的膨润土含量就可以在流沙表面形成一层类似于生物结皮的物理结皮,低比例(<1%)可用于生态恢复;1%-2%可以作为防风固沙材料;高比例(>5%以上)则可用于流动沙漠矿区及路渠边坡的加固。
在新疆柴窝堡湖滨风蚀沙化区,科研人员通过在沙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膨润土以及有机肥等复合物,再选取适应当地土壤环境的耐旱、耐盐碱植物,成功让原本荒芜的风蚀沙地重见绿色,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李从娟认为,膨润土储量丰富,采用其进行沙漠化防治及风沙土改良,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机械及生物防风固沙措施,也避免了化学固沙会带来二次污染,在风沙灾害治理和荒漠生态修复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