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前端技术
 
科学家发现粘土矿物是有机质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保存的“奥秘”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9-10-09 16:51:11    浏览次数:
 
  10月3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地质研究所Thomas M. Blattmann及同济大学刘志飞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Mineralogical control on the fate of continentally deri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ocea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粘土矿物是有机质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保存的“奥秘”。
 
  从达尔文时代开始,有机质长期保存就一直是困扰地球科学界的难题。由同济大学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的这项研究,发现陆地来源的土壤成因有机质,在海洋里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从“蒙脱石”表面被剥离分解,被海洋成因的有机质所取代。但同样是陆地来源的岩石成因有机质,在海洋环境中与“云母”和“绿泥石”紧密结合,则不发生变化。
 
  “这个结果表明,陆地来源有机质在海洋沉积物中的长期保存,是由层状硅酸盐矿物这个一级因素所控制的。”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志飞教授说,“有机质含量和矿物表面积之间存在的重要关系,前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这种关系的性质,却一直没能清楚解释。我国的南海及其周边,具有高度空间多样性的粘土矿物分布特征,为定量验证这种关系提供了天然实验条件。”
 
  研究团队通过多年调查,发现南海北部的吕宋岛,仅提供土壤成因的“蒙脱石”;而台湾岛则仅提供岩石成因的“云母”和“绿泥石”。
 
  他们通过在南海北部布设深海沉积物捕集器锚系观测系统,获得了时间序列源自吕宋岛和台湾岛的粘土矿物,及其携带的陆源有机质。然后,再进行放射性碳测年、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积以及矿物含量定量研究等高精度实验分析,从而首次清晰地揭示出:粘土矿物的种类是影响有机质保存的最重要因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1年启动的“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执行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南海深部进行系统观测,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在南海深部重大科学问题上,提出了挑战传统认识的新观点,取得了南海深部研究的科学主导权。
 
  专家们认为,刘志飞研究团队取得的这项最新成果,回答了有机质最终封存在海洋沉积物中的驱动机制,对于地球早期、甚至地外天体有机质长期保存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南海作为海洋前沿科学问题“天然实验室”的研究空间。


 

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粉体技术网
 

 
相关信息 更多>>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在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之间的转变机制获得新发现2017-07-21
日本科研人员用天然粘土矿物和染料制成功能性薄膜!2018-05-21
广州地化所在水滑石超族矿物多型结构上取得系统性认识!2018-06-21
前沿 | 合肥研究院利用凹凸棒土研制出柴油纳米助燃剂!2018-06-28
西北农大张增强教授团队在利用粘土矿物修复环境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9-06-10
科学家发现粘土矿物是有机质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保存的“奥秘”2019-10-09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