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纳米粉体来说,达到纳米尺寸只是第一步,最艰难的是针对不同使用介质、不同使用场合的表面改性和处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正确评价表面改性效果,对及时调整改性剂、工艺与设备参数等至关重要。目前,对纳米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检测还没有普遍的方法,根据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不同,通过应用效果对比做出直接的评价,常见的方法有:
1、接触角的测定
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性的程度通常用接触角的大小来判断,接触角越大说明固体对液体的润湿性越小。纳米粉体经过表面改性后,通过测量其与介质的接触角,评价其与介质的润湿性好坏,即反映其亲水、亲油的程度。
2、红外光谱的测试
用红外光谱检测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粉体,对比可知改性后是否有新键产生,从而对表面改性机理做出探讨。
3、电镜测试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直观观察改性效果,对比分散程度。
4、粘度法
由于较高固体含量固液悬浮体的粘度与颗粒表面和液体的亲和作用相关,所以可以根据纳米粉体与液态介质形成的悬浮液的粘度大小来判别改性效果的好坏。同一温度下,如果固液亲和作用强,粘度就低,表明纳米粉体表面改性效果就好。反之,则表明改性效果差。
5、比表面积法
由于纳米粉体经过表面改性后,改性剂占据了粉末表面的微孔,从而导致了比表面积下降。而且对同一种纳米粉体来说改性效果越好,比表面积下降越多。
6、沉降性测定
将一定量的纳米粉体置于刻度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振荡,静置一定时间后,读取试管内沉降粉体的体积,通过沉降体积的大小可知改性效果的好坏。沉降体积越小,改性效果越好。
7、亲油度的测定
亲油化度值的大小说明粉体在有机介质中分散程度的好坏。将经表面处理的纳米粉体置于V ml水中,加入甲醇,当漂浮于水面上的纳米粉体完全润湿时,记录甲醇的加入量a ml,则亲油化度=a/(V+a)*100%。
培训内容:
1.什么是粉体表面改性?
2.粉体有机化表面改性常用技术、设备和药剂
3.粉体有机化表面改性的应用领域和效果分析
4.粉体无机包覆改性的工艺设计和参数控制方法
5.粉体无机包覆改性的应用领域和效果分析
6.粉体表面改性在工程塑料中的应用
7.粉体表面改性在汽车塑料中的应用
8.粉体表面改性在家电塑料中的应用
9.粉体改性设备用户案例分析与现场交流参观
(参观企业:张家港市通沙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报名咨询:18301216601(微信同号)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