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综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综述
 
每年花400亿元进口高端仪器,中国科研为何如此“跛脚”?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8-03-09 11:07:04    浏览次数:
 
  “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这样的号召。
  
  总理的号召深入人心,但中国自主制造科学仪器设备的能力却令人揪心。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儒表示:“据《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在400亿元以上。”
  
  1、过度依赖国外仪器,中国科研跛脚严重
  仪器对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科研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仪器所推动的,然而我国在科研发展上过度依赖国外仪器,科研“跛脚”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国外仪器大举进入,国内仪器举步维艰
  说实话,无论从外光上还是质量上,国产仪器都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国外仪器大举进入。不论是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还是恒温槽、取样器等小型仪器,国外产品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国内生产商规模不断萎缩,市场分额越来越小,甚至直接倒闭。
  
  (2)优先考虑国外仪器已成科研人员的一种习惯
  国家对科研经费资助的快速增长,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优先考虑国外仪器就成为中国科研人员的一种习惯。
  
  2、建立在国外仪器上的科研强国,能持续多久?
  中国的科研发展能否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外仪器的基础上,短期看似能满足国内科研的需求,但长期看国外的仪器决不是支撑中国科研跨越发展的坚强支柱。

  国际上主要的仪器生产国是美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本身一些高精密仪器对中国就是限制进口的;前沿科研更需要向仪器厂商定制的非标仪器,靠采购成熟的商品开展研究,部分研究只能是跟着国外的屁股在跑;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现在能采购来,不见得将来也能采购来。

  因此,仪器必须要考虑自力更生,不大力发展仪器,仪器必将成为中国科研发展的软肋。科研强国也必是仪器强国,美国如此、日本如此、德国也是如此,反之,不是仪器强国也就很难成为科研强国,即使你的科研规模很大,但实际上只是构建在沙滩上的城堡。
  
  3原创国产科研仪器为什么难做呢?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投入了很多钱在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中,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每年花400亿元进口高端仪器,中国科研为何如此“跛脚”?

每年花400亿元进口高端仪器,中国科研为何如此“跛脚”?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9年间,自由申请类重大仪器研发项目共立项622项,总投入22.47亿元,平均每项资助额度为361万元。部门推荐类重大仪器研发项目6年间共计立项45项,总投入35亿元,平均每项资助额度7778万元。部门推荐类项目每个的资助额度相当于21个自由申请类重大仪器项目。
  现在,我们想知道,国家为此投入了接近58亿元,总计667项的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到底有多少变成了现实?很遗憾,我们无从找到这些相关项目后期成果的信息。不难猜测这些项目的产出率并不是很理想。
  
  那么,原创国产科研仪器为什么难做呢?分析下来大概有三个原因:
  1)缺乏对原创实验方法的探求
  中国科学家比较善于综合归纳,而对更详细的区分就比较弱。这种求全求大的习惯很可能就使得对新仪器的需求变得迟钝了。其实,中国科学家的原创精神很强,比如东南大学陆祖宏实验室就有很多非常巧妙的实验设计和仪器原型(比如管盖芯片等)。可是后劲不足,最终没能把仪器研发出来。
  
  2)缺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沟通和组成合适的团队机遇
  有需求的科学家是否能与有经验的工程师组成团队也是仪器研发的关键之一。中国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单位”概念十分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少有横向合作的快捷同道。结果“中国制造”的奇迹并不能转化成原创仪器的研发上。复制别人的仪器很快,原创研发就力不从心了。
  
  在美国,横向合作的机会很多,因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双方都主动地去寻找这样的机会。想要研发仪器,首先要“想”,然后要主动去寻找合作机会,寻找合适的人材。当然,在这以前,先要创找机会,让合作能成功。
  
  3)缺乏奖励机制。
  合作成功需要钱,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组合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钱是用来买时间,买市场机遇。可是到那里去找钱?是先找钱还是先找人?如果没有大笔的前期投入,一旦仪器研发出来能从市场上得到可观的回报也是激励大家合作的一个有效方式。不管是先拿钱还是后给钱,总要有一个合理的奖励方式。这个奖励方式在中国多靠政府,而在美国则多靠市场。
  
  没有原创的欲望,没有组成最佳团队的机制,没有经济支撑,就很难开发出原创仪器。而研发仪器,首先需要能把科学家和工程师牵到一起的领头人,需要熟悉市场的能人,需要有经验,有良好的机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值得为之开发仪器,看科学上的重要性,还要看市场需求。也要容许失败,给失败者再次尝试的机会。
  
  而最最重要的,最先要实现的,就是要去“想”。心不想,事难成。
  
  来源:中国科学报、韩建微博、重大科研仪器研发的现状与困境
  编辑整理: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中国粉体技术网微信公众号 粉体技术网 bjyyxtech

  
 
相关信息 更多>>
每年花400亿元进口高端仪器,中国科研为何如此“跛脚”?2018-03-09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