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综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综述
 
中国制造业真实态势:历史低谷还是爆发前夜?未来将何去何从?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7-07-26 10:04:50    浏览次数:
 
  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一些城市房价涨势明显,不少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负担重,有人担心中国经济正在“脱实向虚”,制造业正处于历史低谷。
  与此同时,在全国多地,智能制造、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亮点频现,一些新的产业集群悄然崛起,不少高精尖产品的研发成功,使“中国制造”增加了“高端气质”。
  如何判断“中国制造”的真实态势——正处于历史低谷还是爆发前夜?2017年下半年乃至未来更长的时间,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企业运营压力加大,筹钱、挣钱,成为制造业两大难题
  筹钱、挣钱,成为上半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两大难题。一家智能手机制造企业董事长表示,尽管上半年公司发展势头较好,但外部压力并没有减轻。对企业来说,赚钱需要创新,可创新首先需要钱。
  融资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也在攀升,做实业想干出点名堂越来越难。
  ——融资难。与近年来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部分金融领域投资的高回报相对应的,是民间投资不旺。虚拟经济见效快,人们不愿意花大把钱在实业上。在去产能、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调整信贷政策,一些企业现金流的压力陡增。
  ——收益难。一边是能源、劳动力、物流、管理等综合成本上升,一边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多,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较弱,运营压力加大。
 
  各界解读“脱实向虚”趋势,工信部副部长表示并未波及制造业基本面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显示,我国工业与房地产、金融业等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加大,一些资金抽离实体部门。据测算,目前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银行业营业利润率是工业行业的7倍。
 
  天津一家从事磁悬浮轴承研发的企业总工程师表示,太辛苦、回报低是很多实体经济从业人员的共同感受。赚不到钱,就留不住人。没有人才,创新和发展则难以持续。“脱实向虚”趋势下,人们开始担忧会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认为,“脱实向虚”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含金量”不高的问题。越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越不能忽视结构性失衡风险。
 
  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看来,要充分认识到“脱实向虚”苗头带来的警醒,看到“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清洁环保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以及转型的急迫性。但他同时指出,也不要夸大问题和风险,唱衰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制造业投资增长5.5%,比1至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回升。
  辛国斌说,“脱实向虚”并没有波及基本面,众多制造业企业正在化成本压力为转型动力,沿着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创新。
 
  环境倒逼企业创新意识,“中国制造”向前沿领域出击
  在环境倒逼之下,企业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明显加强,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逐步推动产业间、区域间推陈出新。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目前已在服装、家电、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大范围实践,不仅解决了存量过剩、效率不高等问题,还催生出了共享经济、众包众创等新业态。
  此外,“中国制造”也向前沿领域出击:山东华星环保集团研发出低密度高强度石油压裂支撑剂,打破国外企业在石油开采材料上的垄断;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联合研发、部署的5G试验基站实现了每秒2千兆以上的单终端下行峰值速率;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每秒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2.2%和32.2%。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从中长期看,我国制造业正处在‘爆发前夜’。虽然尚未实现总体跃迁,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很大,但向好趋势逐步明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整体转型用了二三十年。对于“中国制造”的前景,要保持理性与乐观。
 
  未来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出困境?
  国家就降成本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改革方案。官方数据显示,随着一批新的减税降费措施实施,今年已落地的“降成本”举措将每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
  一边是降成本,一边是找活水”从开展创新创业债试点工作到优化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机制,从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到深化房地产调控,治理“加杠杆”行为,引导资本注入实体力度不断加大,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在缓解。
  制造业自身也在经历着变革。在工信部和地方指导下,我国逐步推出制造业的示范试点城市,推动形成因地制宜、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辛国斌说,工信部将扩大试点示范城市(群)覆盖面,选择20至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继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发展优质制造,提高“含金量”。
  国家和行业出台一系列扶持引导举措。如建立国家级创新中心,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国内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并轨,建立可追溯体系,补齐品质短板;出台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健全对创新的容错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应用……
   资料来源:新华网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中国粉体技术网微信公众号 粉体技术网 bjyyxtech
 
相关信息 更多>>
中国制造业为何难出好企业?2015-11-17
制造业是发展根本,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7-03-21
云南昆明1至3月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6.1%2017-05-17
中国制造业真实态势:历史低谷还是爆发前夜?未来将何去何从?2017-07-26
美、日、德、韩这些国家制造业是如何发展的?对我国有何借鉴作用?2017-12-08
制造业今冬之哀:你让煤改气,我改了!改完你告诉我,气没了! 2017-12-15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