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痛心的不是事故本身,而是事故一次又一次发生的背后:安全整治力度在加大,环保督查一轮接一轮,各种安全宣讲,各种崇尚环保,却仍然唤醒不了人们对安全意识及环保理念的重视。6月18日,曾在4月因环保不达标被责令停产整顿的河北黄骅镀膜厂,擅自开工生产,引发火灾事故致6死1伤!

6月18日下午17点40分,黄骅市晶柯镀膜厂发生火灾事故。目前,火灾已扑灭。初步查明,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重伤。
初步了解,事故企业属于小作坊,4月份因环保不达标被责令停产整顿,期间企业擅自开工生产。目前,企业法人已被控制。
环保不达标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安全偷偷再生产,到底是谁的错?
环保部重压督查遭质疑,这样真的做错了吗?
在环保部28个督查组正按部就班进行督查时,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大面积停产、失业、民怨沸腾!
不可否认,环保部启动周期为一年的大督查以来,对违法排污企业特别是污染大气企业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确实对一些不法企业形成重创。
令这些违法企业更加难以接受的是,这种“苦日子”还远远没有熬到头。
于是:
违法企业非法扣留环保部执法人员;
阻挠执法,不让执法人员进门检查;
拆毁封条强行违法生产……
高压下,违法企业使出种种伎俩,丑态百出。然而,这些都没有对环保部的督查造成影响, 28个督查组一如既往,顶头酷暑,没日没夜地奔波于28个城市间。
有报道说,很多中小化工企业主全部身家都压在工厂里,而无数工人正背负着房贷、车贷、养家、养老的巨大压力,政府采取一刀切式整治令不少无污染的企业也被强制关停。
事实真的如此吗?
①《法制日报》记者参加了今年年初环保部组织的空气质量督查,在督查时,曾到过廊坊市的多个“散乱污”企业现场,这些企业不仅没有任何污染治理设施,而且,也没有几个工人。关停这样的违法企业能对当地的民生造成多大的影响?
②再者,包括此次大督查,环保部所有的执法行动打击的都是不法排法企业。从大督查每一天的通报情况看,查处的企业要么无环保手续,要么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有超标排放的,有监测数据涉嫌弄虚作假的,有被抓正着的,有佯装停产的……。
③至于文章中提到有关停无污染企业问题,在大督查中,环保部确实发现有个别案例,环保部立即给予通报并提出严肃批评,此后,再无此类问题发生。
这些违法违规企业,不该关吗?
①6月13日
环保部督查组检查发现,石家庄市藁城区有机械加工、不锈钢加工等14家当地“散乱污”名单外的企业。
这些企业均无环保手续,在环保部督查组到现场时,这些企业或在生产或有生产痕迹,生产线未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或治污设施处理效果较差,烟尘、粉尘、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
②6月14日
督查组对濮阳市濮阳县的濮阳市达森门业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
企业无环保手续,擅自投产;
喷漆工段产生废气收集不完全;
两台生产燃煤锅炉,无污染防治处理设施;
无危废专用贮存间,危废随意堆放,未建立危废台账。
③6月15日
督查组对天津市津南区振兴五金铸造厂现场检查时发现,振兴五金铸造厂中频炉、筛选机均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厂区北侧有一座燃煤冲天炉尚未拆除。
④6月16日
督查组对济南市长清区济南泉中鑫建材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
这家企业燃煤锅炉正在使用,无污染治理设施,烟尘通过烟囱排放;
焊接工段、抛丸机工段无烟气治理设施;
喷涂车间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粉尘散排严重。
严查,严查,严查......
尽管处在不同省(市),尽管企业类型不同,但是,从环保部督查组的督查情况看,无疑这些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违反了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或违法或违规。
据环保部介绍,对于督查中发现的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28个督查组均已移交当地环保部门调查处理。
散乱污企业屡查屡现,违法再生产频发
开始于今年4月初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以下简称大督查),打击的重点之一就是“散乱污”企业。然而,从环保部28个督查组的两个多月的督查情况看,要想彻底铲除“散乱污”企业并非易事。
据环保部透露:
6月15日,28个督查组共检查363家企业(单位),发现257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属于“散乱污”问题的90家;
6月14日,28个督查组共检查491家企业(单位),发现338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属于“散乱污”问题企业的96家;
6月13日,28个督查组共检查445家企业(单位),发现289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属于“散乱污”问题企业的83家。
同时,大督查发现:
部分地区“散乱污”排查、整治不彻底,个别企业屡禁不止。
更为恶劣的是:
被查封的“散乱污”企业撕毁封条违法生产事件频繁发生,至今已有16起。其中,山东省菏泽市11起、德州市2起,河北省邯郸市、沧州市、河南省焦作市各1起。环保部通报说,菏泽市成武县的山东万丽时装有限公司一再撕毁封条,违法生产。
这次事故表面上,是安全问题,但实际上,与现在的环保督查息息相关。环保督查重压之下,与企业产生冲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安全偷偷再生产,这到底是谁的错?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