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储量:
据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计值是当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墨西哥湾、西非、北冰洋、南海及我国西藏地区可燃冰储量丰富。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为800多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
可燃冰用途:
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可燃冰极易燃烧。如果将同等体积的固体酒精和可燃冰同时点燃,可燃冰的燃烧时间远远长于同体积的固体酒精。事实上,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与现有能源相比,可燃冰有什么优点?
可燃冰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高。它占用体积小,却蕴含大量的能量。举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使用可燃冰的风险
全球海底可燃冰的甲烷总量大约是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开采不慎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将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如何安全、经济地开采可燃冰,并且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依然是目前各国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难题。
开采技术难题
因为可燃冰一般埋藏在海底500米以浅的地方。可燃冰的封存是靠温度即靠零度以下的低温结成冰而封存的。它不像常规油气田一样在油气层的上面有厚厚的盖层,能把油和气封住而不外溢。可燃冰上面没有任何盖层,只要温度升高,冰融化,水合物中的甲烷气就会从海底各处溢出来。
同时,可燃冰又像页岩油/气一样是大面积连续分布在海底之下的。随着人类的开采活动,可燃冰开采层及周围的温度一定会上升。当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时,可燃冰就是真正的水合物了,其中的绝大部分甲烷气体就不会顺着常规采油的管道往外流,它可以不受限制的四处溢出。如果出现大面积海底甲烷气溢出,就会是生态灾难。
所以可燃冰开采的真正技术难度不是如何能把气开采出来,而是开采气的同时不使温度升高,不使甲烷气从海底溢出。有什么样的技术可以把可燃冰融化后溢出的甲烷气盖在海底之下而不溢出海底呢?
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令全世界头疼的可燃冰开采技术难题。即使称为试采成功,也不敢用这种方式大规模开采。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研究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他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新浪财经,能源情报,网易新闻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