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钛白粉、碳酸钙、橡胶、玻璃、塑料和造纸等行业的原材料和产品迎来“集体涨价”。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高,倒逼终端产品频出涨价“动作”,以此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有专家表示:这次涨价潮过后,国内一些行业格局或将出现新变化,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有望迎来一场大洗牌。
原材料涨价波及范围广
2017年3月8日,金海钛业、金茂钛业、超彩环保、顺风钛业等纷纷上调其钛白粉价格,上调600-1000元/吨。
2017年3月10日,国内碳酸钙龙头企业广源化工对其全线产品提价15%-25%,以应对原矿、化工原料、包装、运输等成本的大幅度上涨。
2017年3月10日,浙江、广东等地纺织品染费涨价幅度普遍在0.2元/米-0.5元/米。
2017年3月13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发公示:有5家企业的16个品种因成本上涨等原因,无法保障正常供应,申请废标。
中小企业夹缝中求生存
原材料“涨价潮”来袭,企业必然首当其冲。
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势必变小。这时,企业要是提高售价渡过难关,就可能失去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维持原价的话,就会面临成本增加,利润挤压。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让部分中小企业进退两难。
有企业表示,现在的态势就像打牌,骑虎难下,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市场洗牌的是谁。
一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靠银行借贷维持生存,公司里的流动资金不足,因信誉不足又很难从银行借贷。
随着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资金困难成为导致企业倒闭潮的关键因素。
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动成品价格上涨,使得低端产品和中高端产品价格差大大缩小。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自然会放弃没有价格优势的小品牌产品,选择大品牌产品,这无疑使中小企业产品销量雪上加霜。
“涨价潮”迫使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的继续上升,给本就处于艰难生存状态的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更加沉重的压力。
此轮“涨价潮”或许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成本增加,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被挤压,这样会使企业大力控制生产成本,用低劣甚至伪劣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当然,这些企业实际上是在“玩火自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另一方面,压力同样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一些中小企业于困境中创新求变,在涨价大潮中强大自身,发展成精锐型企业。
这样来看,“涨价潮”确实能为行业带来重新洗牌,冲走那些深陷“价格战”的中小企业,留下能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品牌企业,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塑料机械网
编辑整理: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