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伴随产生尾矿也是巨大的,环保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年报》中指出:2015年,重点发表调查工业企业尾矿产生量为9.6亿吨,尾矿产生量最大的两个行业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产生量分别为4.7亿吨和3.5亿吨。
矿产资源尾矿已成为我国目前产出量最大、堆存量最多的固体废弃物,最新的《环保税法》规定:每排放一吨尾矿,要缴纳15元的税。尾矿只是放错地方的矿产资源,其综合利用价值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我国在尾矿综合利用方面的问题却是复杂而又紧迫的,下面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
1、尾矿生产量巨大,利用率低
我国目前累计堆存尾矿在600亿吨以上,年产出量达到了16亿吨,而尾矿综合利用率仅为18.9%,绝大多数尾矿尚未被综合利用。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尾矿排出量会每年不断递增,加快尾矿的综合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尾矿大量堆存不进造成了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问题。尾矿所含的重金属离子,甚至砷、汞等污染物质,以及矿石选矿过程中加入的各种化学药剂,部分会随尾矿谁流入附近河流或深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流及地下水源,自然干涸后的尾砂,遇大风吹到周边地区,对环境造成危害。
2、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待突破
在技术方面,国家在尾矿综合利用的前瞻性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不足,企业缺少投资开发尾矿综合利用重大关键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导致大多数尾矿综合利用工艺只停留在简单易行的技术上,缺乏能够使尾矿高效利用和大宗高值利用的原创性技术研发。
因此提高我国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手段予以支撑,依托重点和骨干企业,开展尾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突破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提高综合利用过程中决策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数据支撑
在我国经济发展统计体系中还没有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数据统计,更没有关于尾矿综合利用的数据统计。这样很不利于提出科学的政策措施,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措施作出实时调整。已经进行的少量统计工作,统计数据不完整、方法不统一,基础数据匮乏,信息交流不畅,难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基础材料,不能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利用和处理方法。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基础数据收录和统计体系,对我国尾矿综合利用整体情况进行去那面的摸底、搜集、分类和整理,最终确立尾矿资源评价标准、产品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
4、对尾矿综合利用重要不足
很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对尾矿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尾矿综合利用的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和一些民营企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矿业的粗放式经营,矿山企业盲目开采,过分关注主矿产品的价值,而忽视其共伴生组分,缺乏综合利用的意识。应提高公共至少是相关企业和主管部门对尾矿极其综合利用价值的认识,将尾矿的综合利用重视起来。
5、政策支持力度欠缺
尽管我国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但是由于尾矿资源品味低,与原矿采选相比,利用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差,且其综合利用的技术更为复杂,而现有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缺乏针对性,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大多数企业利用尾矿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尾矿综合利用还没有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许多工作还无法可依,有关政策也还没有完全理顺。
虽然国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展尾矿综合利用的规范性文件,但现有政策的连续性及政策的支持力度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一些地区还存在政策落实难、执行中有偏差等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相关政策体系和法律规范还不完整,经济激励力度相对较弱,尚且没有形成尾矿综合利用的长效激励机制,矿产资源尾矿综合利用任重而道远。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