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塑料袋,而是石头袋!”番禺区沙湾镇一位创业者曾聪这样介绍自己的购物袋产品。
坚硬的石头能做成塑料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却被这位创业者及他的团队创造性的实现了,“石头袋”无毒无味,通过光照和土壤掩埋可实现降解,既便宜又环保,备受市场青睐。据悉,该企业每月向全国各地市场供应1.1亿个石头袋。
漫山遍野的石头如何变成购物袋的?业内专家如何看待这神奇的“石头袋”?
1、“限塑令”一出他用石头造环保袋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塑料袋是生活必需品,很难说禁就禁,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塑料袋不环保的问题呢?”曾聪认为,要源头上减少对塑料制品原料石油的过分依赖,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漫山遍野的石头,尝试以此作为石油替代品。
经过8年的努力,曾聪和他的团队获得了突破进展,将石头制成一定细度的碳酸钙高能母粒,生产出替代塑料的石塑产品,在外观上与石油基塑料制品没有区别,从而让塑料袋由传统上的石油制品转化为如今的“石头制品”。该技术大幅降低原油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是一份绿色事业。
目前,曾聪的创业公司已建立生产基地共占地30000平方米,拥有近百条原料、吹膜、印刷、制袋生产线,年产能达到18000吨,可生产超市购物袋、石塑桌布、工业防尘罩、农用地膜、生活垃圾袋等系列石塑制品。
2、揭秘:坚硬石头如何造出购物袋?
据了解,主要工艺为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磨成纳米级的石头粉末,将多种高分子材料与碳酸钙均匀混合,形成石塑母粒改性材料,加入一定弹性体和树脂等小众材料起到粘合、弹性、降解作用,最后生产出石头袋。
“一个购物袋犹如一个三明治或肉夹馍,聚烯烃、碳酸钙高强度挤成。”曾聪表示,石头袋的生产共经过11道程序、24项质检流程(外观、拉力、穿刺、吊提等),严格遵守各项国家标准。该购物袋成分有碳酸钙、聚烯烃(原塑料石油基成分),那么它究竟是塑料袋,还是石头袋呢?曾聪表示,碳酸钙占比超过60%,可以称为石头袋。
该企业成立至今,已获得近百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碳酸钙高填充环保多功能聚烯烃母粒产业化研究、具有降解性的高填充钙母粒的开发通过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015年,该企业还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并成为广东省地方标准主编单位,主导了石塑系列产品的标准制订。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系教授汪朝阳表示,塑料制品中添加一些无机成分(比如碳酸钙合成品)是没有问题的,在化学材料领域也比较常见。“石头造塑料起始于日本,近年来,国内四川、广东等地方也都有尝试。据我了解,在这方面尝试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广东这家公司的探索很有价值。”

3、“石头袋”会不会很贵?
高科技产品“石头袋”是不是很昂贵?曾聪表示,石塑母粒的产品价格仅为传统石油基业产品的一半。现在市面上的环保产品使用淀粉材料,一吨要3万块钱左右,石油需要一万多,而石头造的原材料价格仅仅需数千元一吨,便可完成相关的生产应用。
目前,“石头袋”已经和国内多家大型超市及知名品牌进行合作,市民平时网络点餐的外卖袋子、部分便利店购物袋就是“石头袋”。曾聪介绍,现在每月要向全国各地各商家供应约1.1亿个塑料袋,今后,“石头袋”要打入更基层的市场,如社区菜市场,进入更多百姓日常生活场景。
4、石头袋会不会造成污染?
对此疑问,曾聪表示这大可放心。“石头袋”的原料石塑母粒可以直接通过热氧降解,焚烧后直接变成碳酸钙,在自然界光照状态下也可以自然分解,不像塑料制品很难被自然降解,燃烧处理会污染大气并留下结焦。此外,“石头袋”还可以实现光降解。“你把石头袋用衣架挂起来,晾在阳台上,几个月后,一搓就碎了。”
这是为何呢?曾聪表示,“石头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无毒且能自然分解。”这也显示了石头袋的环保价值。在一个中号石头袋上印刷着这样一行字:“每使用这样一个环保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3毫克,减少能耗(标准煤)5.2克,节约非生物资源消耗63.2克。”

5、石头制造的购物袋很易劳损?专家说“不”
市面上之前就有“石头袋”出现过,不过很快销声匿迹。当时,有网友质疑这些石头袋产品存在透明度不够、不易反复折叠、易劳损等弊端。对此问题,汪朝阳教授解释说,碳酸钙是白色粉末,一般塑料原料则是无色透明的,加入一定比例的碳酸钙目的是让制品实现光降解、热氧降解,起到环保效果,但也会让这些制品的折叠性能、耐磨性能受到一些影响。“从常识角度来看,能降解与使用次数多、使用功效极高,这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汪朝阳表示,作为一个购物袋,使用几次被丢弃后又很容易被降解,它的使命就完成了。“如果一个购物袋性能极其稳定、不能损坏,那怎么能降解呢?”
该公司生产的“石头袋”是否也存在易劳损、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呢?昨日,记者进行了一个小实验,两人以拔河方式用力撕扯“石头袋”,袋子却很难被撕破,“石头袋”韧性十足。
这又是为何呢?汪朝阳解释称,早期一些石头袋产品耐磨性、强度不够,这与碳酸钙粉末粒度及分散效果有关系。2000年后,随着纳米技术成熟,粉末颗粒可以做到足够细,能在塑料材料中均匀分散,透明度、耐磨性有了大大提升。“这家公司核心技术就是找到了一种合适细度的碳酸钙及改性技术、一个合适的添加比例,让石头制产品实现了飞跃。据我了解,这家公司碳酸钙添加比例在国内算是非常高的,这也直接降低了成本。”汪朝阳说。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也告诉记者,这家公司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不仅做到了碳酸钙高浓度配比,还做到了低密度,同时将集成降解技术融入其中,令“石头袋”具备高比例、低比重、可降解等综合特性,克服了以往石头袋产品的缺点。“这体现了他们的技术先进性。”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师瞿俊雄表示,“石头袋”本质上是环保改性塑料,此方向有一定历史了,即增加一些新材料以改进塑料耐磨、阻燃、可降解等性能,当下我国有不少企业在做,如果产品能够产业化、符合国家标准,又得到市场认可,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环保改性塑料方向,是国家鼓励的方向。”
对比验证:石头袋燃烧后变白色粉末
该石头袋是否如公司所称的这样容易降解?昨日,记者进行了对比验证。一只是市面上随便买来的袋子,一只为该公司生产的“石头袋”。
普通袋:红色,购买于菜市场,无任何生产厂家标识。
燃烧过程中有大量黑烟产生,同时能闻到刺鼻异味。燃烧后,可以看到燃烧点周围有黑色焦状物,手指触碰,坚硬不碎。
“石头袋”:白色,某外卖包装袋,标有生产商家名称、电话、批号等资料。
燃烧中有白烟,有轻微异味,燃烧中落到碟子中的是一撮灰白物质,用手一捻,变成粉末。
对于上述对比试验的差别,曾聪解释称,“这就是石头造原料不同于一般塑料之处。因为它的主要原料是石头,燃烧降解后变成了无污染的粉末,也就是尘归尘、土归土。”
6、两只塑料袋对照:
两只塑料袋对照 |
普通塑料袋 |
“石头袋” |
材料构成 |
100% 聚乙烯 |
60%以上石塑母粒 |
燃烧产物 |
石油油渣 |
石头粉末 |
降解功能 |
无法降解 |
热氧降解;光降解 |
燃烧过程 |
释放黑烟,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
没有黑烟、异味;在自然光中分解,回归大地 |
资料来源:大洋网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