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直接导致了高端动力电池的供不应求,同时也对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等核心锂电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的增长需求拉动和负极材料产能的提升,负极材料领域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中以人造石墨的需求快速增长和硅碳复合等新型负极材料的应用最为明显。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5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7.28万吨,同比增长42.7%;国内负极材料产值为38.8亿元,同比增长35.2%,但整体价格却下降了5%-10%。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海友指出,负极材料领域两极分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有技术实力和产能规模的企业将获取更多竞争优势,同时也会有更多新型负极材料的应用。
据了解,深圳斯诺拥有常规型、倍率型和容量型三大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成江西工厂扩建项目之后现有年产能20000吨。2015年实现销售2亿元,预计2016年全年销售额将翻两番,目前公司满负荷生产,产品供不应求。
“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是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条件,企业的产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鲍海友表示负极材料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要采取差异化、精细化、规模化管理。与此同时,在客户构建方面也要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目前斯诺执行一年一签的订单策略,优先保障核心客户的产品供应。
在新型负极材料研发领域,深圳斯诺研发的软/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具备大倍率放电、低温、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大大提升了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降低了石墨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工艺适应性。凭此获得2015高工金球奖年度技术创新奖材料类银奖,也得到了众多客户的好评与支持。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bjyyx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