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对于化工行业来说,注定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价格一次次刷新着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但化工企业是受益者吗?
1、化工原料和产品纷纷涨价
丙烯酸及酯类产品从今年8月初开始拉涨,10月20-31日华东市场丙烯酸价格从6500元/吨快速上涨到8000元/吨以上,10天涨幅达23%,同期丙烯酸丁酯价格从7800元/吨上涨到9000元/吨,涨幅达15%以上。
钛白粉的重要原料钛精矿从年初的每吨510元,拉涨至11月的855元,涨幅已达67%。
日本三菱丽阳株式会社从11月15日起对所有Dianal树脂产品涨价5%。
瓦克化学公司从11月1日起对乙烯基醋酸乙烯共聚物分散体产品涨价15%。
H.B.Fuller公司宣布苯乙烯-丙烯酸型和纯丙烯酸型产品将自12月1日起涨价0.04美元/磅,而醋酸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产品同期将涨价0.03美元/磅。
巴斯夫公司宣布,自10月31日起在欧洲市场对乙醇胺产品涨价,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价格涨幅均为100欧元/吨。
宁波南海化学有限公司声称因603-1A消光剂原料大涨,11月1日起,公司在原价基础上上涨8000元/吨。
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2016年10月18日起,聚酯树脂户外产品售价在原基础上统一上调1500元/吨,聚酯树脂户内产品售价在原基础上统一上调500元/吨。
艾仕得华佳涂料有限公司市场部对外宣布,由于粉末涂料的上游原材料包括聚酯树脂、固化剂(TGIC)、环氧树脂、钛白粉等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自2016年11月1日起将对现有粉末涂料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10月底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率先站出来,面对TDI从年初的1万元/吨暴涨至10月下旬的5万元/吨,代表行业向政府提出反垄断调查申请,虽然相关消息反应,这一申请已被驳回(因为申请主体应该是企业),但代表了用户行业对上游原材料企业涨价行为发出应有的质疑。
2、涨价原因分析
2016年上半年,化工原料保持平稳的状况,部分产品有小幅提升,也属正常范围。下半年开始,从7月12日起,第一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赴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后,各化工企业停产、限产,促动了化工产品价格的提升。随之G20峰会召开,部分华东企业生产和运输受到影响也推涨了部分产品价格。
2016年9月21日至2017年7月31日由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即开展为期一年的整治货车非法改装专项行动和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为期两年的车辆运输车联合执法行动。并于2016年9月21日起严格施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使得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明显增加,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市场真的回暖了吗?
从目前的宏观环境和市场业态看,今年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下半年一些企业推动的涨价,如钛白粉、TDI价格的快速增长的确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行为。TDI价格半年涨幅接近5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质疑,市场真的回暖了吗?
总的来看,这些上涨是各种成本上升、环境治理、货币政策、汇率波动、宏观调控、甚至行业垄断导致的被动上涨。而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者价格指数、企业赢利水平、工业增速等并没有明显好转。显然,这种涨价并非经济基本面好转催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近日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让成千上万家化工企业备受关注。政策的执行,将掀起大量企业的停产倒闭潮、兼并重组潮,对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淘汰作用尤为明显。
中国的化工产业部分产品仍处于产业过剩的局面,国家的经济也在平稳回暖,市场需要理性发展。面对产能过剩,需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而不是热衷于价格战。待市场恢复理性后,暴涨的产品必然跌回至正常水平,但伤透了用户的心,却不是马上能够挽回的。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