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前端技术
 
长春应化所在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更新时间:2016-11-29 08:31:18    浏览次数:
 
  在光能转化为电能方面,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采用p型高分子半导体(给体)和n型高分子半导体(受体)的共混物作为活性层,与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柔性、成本低、重量轻的突出优点,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n型高分子半导体的种类和数量远远少于p型高分子半导体,因此开发n型高分子半导体材料是发展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的核心。
 
N型和P型半导体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俊课题组提出采用硼氮配位键(B←N)降低共轭高分子的LUMO/HOMO能级,发展n型高分子半导体的策略,并发展出两类含硼氮配位键的n型高分子半导体受体材料,其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与经典的酰亚胺类n型高分子半导体相近。
  该课题组首先阐明了硼氮配位键降低共轭高分子LUMO/HOMO能级的基本原理,首次将硼氮配位键引入到n型高分子半导体的分子设计中。进而提出了两种用硼氮配位键设计n型高分子半导体受体材料的分子设计方法:一是在共轭高分子的重复单元中,用一个硼氮配位键取代碳碳共价键,使共轭高分子的LUMO/HOMO能级同时降低0.5–0.6eV,将常见的p型高分子半导体给体材料转变为n型高分子半导体受体材料;二是先设计基于硼氮配位键的新型缺电子单元-双硼氮桥联联吡啶,再用于构建n型高分子半导体受体材料。
长春应化所在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研究表明,硼氮配位键n型高分子半导体具有LUMO轨道离域、LUMO能级可调的特点。基于该独特的电子结构,在得到全高分子太阳电池器件效率6%的同时,实现了光子能量损失0.51 eV,突破了传统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子能量损失最小值0.6eV的极限,也是已知文献报道的最低值。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中国粉体技术网微信公众号 粉体技术网 bjyyxtech
 
相关信息 更多>>
长春应化所在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系列进展2016-11-29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