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省发布《新材料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将重点发展高岭土、纳米碳酸钙等无机非金属产业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5-07-10 10:28:56 浏览次数: |
|
|
山西省发布《新材料产业三年推进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发展现状:
据测算,2014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5亿元。
发展目标:
力争2015-2017年我省新材料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12%;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销售收入增长15%。
推进重点:
一、新型金属材料
特殊钢:发挥太钢技术优势和不锈钢工业园区集聚优势,重点布局太原特殊钢产业基地。
镁合金:重点布局太原和运城两大镁合金材料产业基地,提升我省镁合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铝合金:依托运城龙飞、飞宇等企业和河津、永济两大铝产业园区,重点布局运城铝合金材料产业基地。
铜合金:依托中条山有色集团,重点布局晋南铜合金材料产业基地。
钕铁硼永磁材料:重点布局太原、运城两大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基地。
二、新型化工材料
重点布局晋北、晋东、晋中化工新材料基地。
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耐火材料:重点布局阳泉、吕梁两大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基地。
煤系高岭土材料:重点布局忻州煤系高岭土材料产业基地。
特种玻璃:重点布局吕梁特种玻璃产业基地。
新型建筑材料:依托海诺科技、中海金源等企业,以绿色节能需求为导向,以节能墙体、门窗、屋面系统为重点,鼓励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等产品。
四、前沿新材料
新型纤维材料:重点布局太原、大同两大新型纤维材料产业基地。
纳米材料:重点布局晋城纳米材料产业基地。
“三年推进计划”目标: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突出优势相结合,以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四大领域为重点,通过“企业、基地、产品、技术、项目”五位一体推进,加快我省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力争2015-2017年我省新材料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12%;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15%。
振兴山西新兴制造业
“2015年行动计划”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实施“4211”工程,即推进48项重点项目,培育21户重点企业,攻关15项关键技术,打造17个重点基地,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201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完成投资296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15%。
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新材料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部分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其中不乏佼佼者,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比如太钢集团不锈钢生产规模全球最大,高性能特殊钢在高铁、核电等多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金属镁及镁合金材料发展基础良好,产能产量全国领先;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占全国1/3,产业发展居全国先进水平;煤系高岭土成为全球主要产地,生产技术和加工规模国内领先;铝质、硅质新型耐火材料国内外知名,聚丙烯腈碳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新型纤维产品初步产业化。据测算,2014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5亿元。
虽然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培育阶段,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整体来看,山西省新材料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资源和环境负担重,并且加工技术不完整,难以满足新材料的应用需要。同时,主要产品集中在各种初级矿产和低档加工产品方面,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材料产品品种少,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此外,企业的技术水平相近,同质化严重,存在一定的自我竞争且无序发展,导致山西省新材料产业总体竞争力比较弱。
为完成目标任务,行动计划和推进计划提出了重点支持太原特殊钢产业基地、太原和运城两大镁合金材料产业基地、运城铝合金材料产业基地、晋南铜合金材料产业基地,晋北、晋东、晋中三大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阳泉和吕梁两大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基地、忻州煤系高岭土材料产业基地、晋城纳米材料产业基地等17个新材料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有序、集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新材料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生产专业化、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中小企业群体。2015年,力争使太钢集团成为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超800亿元的企业,培育中条山有色集团、山西三维、山西合成橡胶、兰花科创、中磁科技、太原双塔刚玉等20户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