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长兴粉体行业转型升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5-06-01 09:43:28 浏览次数: |
|
|

长兴李家巷粉体产业示范区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一个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县域如何打破工业是环境死敌的魔咒,走出生态文明路?10年践行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浙江长兴县形成了科学治理的“长兴之策”:在整治环境的同时,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使主导工业成为绿色生态型工业,成为融入“绿水青山”的一张绿色名片。
告别“脏乱差”的蓄电池
曾几何时,伴随着电动车的兴起,铅酸电池成为紧俏品。长兴全县发展出上百家作坊式小企业,每年向外排放大量的铅污染物,加上粉体等产业污染,“脏乱差”一度成为长兴的代名词。
2004年,长兴开始了一场席卷蓄电池行业的暴雨式整治序幕。“关闭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长兴县严格划定了禁止区、限制区和集中整治区,不达标的一律关停。2005年起,一场持续6年的蓄电池“断腕行动”彻底结束了长兴低小散乱的铅蓄电池产业格局。个别受影响严重的乡镇第二年财政收入出现了“断岩式跳水”。
在这场整治转型中,作为蓄电池行业的“长兴两虎”,天能与超威发挥了重要领头作用。得益于天能、超威集团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龙头带头作用,长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占得先机,先后引进康迪汽车、瑞华新能源、超捷汽车3家纯电动汽车整车企业,拥有江森自控、日本高田等一批上下游产业链项目。长兴从中国蓄电池之都迈向了中国新能源电池城。
10年蓄电池产业转型升级,长兴县的蓄电池企业从61家减少到6家,蓄电池铅排放总量消减24%以上,被列为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还建立了绿色蓄电池产业园区。
长兴石灰石的“前世今生”
长兴出产的石灰石蜚声建筑业,产自长兴李家巷镇的石灰石碳酸钙含量更是高达98%,全国罕见。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家巷“靠山吃山”,纷纷开设小作坊打磨石粉,全镇35平方公里面积内有10多家石矿,235家石粉厂,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上交地税超1亿元。
石灰石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带来了可怕的环境污染。“以前只要一刮风,屋里屋外全是漫天的烟尘。天是灰的,地也是灰的。”李家巷镇党委书记陈少鹏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当地有一句顺口溜:到了李家巷就像上战场,天上硝烟弥漫,矿上炮声隆隆,还要穿过几道封锁线。
从2011年开始,长兴县以铁的决心和手腕整治以李家巷镇为主的石粉产业。只用1年时间,就将全县235家石粉厂分4批全部关闭,再重组成9家规范的大型粉体企业,入驻青草坞粉体平台。原有的13家石矿厂关闭9家,保留4家规范经营,定量开采。
在一家粉体企业,石粉打磨全过程都由大型机械完成,几乎没有粉尘。陈少鹏说,现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磨出来的石粉更细致,石粉不仅做建材,还能做化妆品等的原料,相比原来100多元1吨的售价,现在超细粉体产品可以卖到200—500元1吨。更重要的是,李家巷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空气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抬头能见蓝天,处处有青草,地表水达到三类水标准以上,水质提升了37%以上。
整治纺织喷水织机、整治耐火材料……长兴县对蓄电池、粉体、耐火等六大传统产业壮士断腕式的整治,其惊涛骇浪之处犹如一次次决胜之战。
“环境是可能整治的,生态是可能修复的,即使环境基础差的地方,抓生态文明也一样可以大有作为。”长兴县委副书记夏坚定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下定决心,没有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很难取得明显成效。
近4年长兴每年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超过2亿元。10年后的今天,长兴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全县财政收入和民生大幅度提高……
没有特殊政策,没有别的红利,长兴发展靠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转型升级。长兴工业经济的脱胎换骨和生态环境的涅磐重生,从多个方面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做出了生动注解。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