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为解决二氧化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诸多不足,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科研人员提出通过在纤维材料表面构筑具有层级结构的二氧化钛颗粒,制备出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应用催化b辑:环境》等杂志。
在诸多半导体材料中,二氧化钛具有原料易得、无毒、性能稳定等特点,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此类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易聚集、难回收、对太阳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差等不足。
为此,科研人员提出通过在纤维材料表面构筑具有层级结构的二氧化钛颗粒,制备出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材料表面的微纳米结构缩短了光生载流子迁移到材料表面的时间,从而使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为改善二氧化钛在可见光区域的催化能力,他们还研制出具有等离子共振效应的ag-agbr-tio2/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对甲基橙的降解能力。
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西部之光”、国家“千人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项目资助。此外,科研团队近期获得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联合资助的“中德合作科研项目(PPP)”支持,部分成员将赴德国德累斯顿聚合物研究所开展科研合作,以实现材料的规模化制备。
附论文信息:
1. Chen L, Yang SD, Hao B, Ruan JM, Ma PC*. Preparation of fiber-based plasmonic photocatalyst and its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visible light.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5, 166-167, 287-294.
2. Chen L, Yang SD, Mäder E, Ma PC*.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TiO2 nanoparticles on glass fibers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Dalton Transactions, 2014, 43, 12743-12753.
►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