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前端技术
 
中科院力学所发明自组装制备手性可控纳米碳管新方法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4-12-15 09:37:17    浏览次数: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纳米碳管作为潜在的第三代晶体管,其手性决定其表现出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性能。然而,如何制备手性可控的纳米碳管,成为制约纳米碳管在微纳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国外最新实验研究表明:石墨烯纳米条带在纳米碳管的辅助下,可以自组装形成螺旋结构,有趣的是部分实验中发现了自组装纳米碳管的生成。但在石墨烯纳米条带自组装过程中,什么是影响最终自组装结构的主要因素?如何在辅助纳米碳管外(内)表面获得自组装纳米碳管?通过该方式获得自组装纳米碳管的手性是否可以预测? 
  最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仿生材料与固体的微尺度力学课题组采用分子动力学数值实验方法,深入地研究了石墨烯纳米条带在辅助纳米碳管上形成自组装结构的稳定性,揭示了系统温度及初始螺旋角是影响自组装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系统恒定温度和初始螺旋角条件下,自组装形成的结构存在三种稳定构型:螺旋结构、纳米碳管及准直条带结构;进一步通过升温处理的方法,螺旋结构可自发转变为纳米碳管或准直条带结构;再次通过高温退火处理的技巧,准直条带结构可进一步转变为纳米碳管。最后给出了计算自组装纳米碳管手性的理论公式,理论预测与数值实验结果一致。
      自组装形成纳米碳管的手性主要依赖于石墨烯纳米条带的宽度及辅助纳米碳管的直径,从而为手性可控纳米碳管的制备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25211,11372317)及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37500)的支持,相关成果以Chirality-Controlled Carbon Nanotubes Fabricated by Self-Assembly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上。 

螺旋结构
纳米碳管

准直条结构
 
               自组装螺旋结构中代表性原子的能量     自组装纳米碳管中代表性原子的能量变化  
升温处理系统能量的变化                     退火处理系统能量的变化
 
来源:中科院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讨论 
\

 
相关信息 更多>>
中科院力学所发明自组装制备手性可控纳米碳管新方法2014-12-15
方大炭素发明可替代进口镁电解用石墨阳极新产品2014-01-13
《时代》周刊盘点2014年25项最佳发明(上)2014-12-02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拟参评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8-03-13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团队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0-01-13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