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技术网/刘莉)1月10日,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材料产业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上,师昌绪院士、干勇院士、曹湘洪院士等众多权威专家为材料产业发展把脉,指出材料工业的节能减排事关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成败,材料产业发展必须降低污染和能耗,努力从绿色生产上升到绿色革命。
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寄来的讲稿指出,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约占据国民经济20%的份额。但材料产业的能耗与污染排放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更高。
为此,师昌绪呼吁材料科技和材料产业工作者要高度关注环境保护,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改变材料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状况;进一步研发环境友好的新型材料,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他建议把相关科学技术问题以及企业工艺设备升级改造纳入“新材料专项”,给予强力支持。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重点流程制造业如果过不了节能减排关,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而流程技术本身的突破,需要新的能源材料。他举例说,据美国统计计算,如果全美都用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可节省能源消费1.3万亿美元。此外,海水淡化、污水处理也需要膜材料的突破。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任曹湘洪院士指出,支持节能、服务环保是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材料加工应用技术的开发。此外,屠海令院士、邱定蕃院士、殷瑞钰院士等也针对材料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材料全生命周期生产和使用等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新材料产业》杂志承办。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
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