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重质碳酸钙产业发展分析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4-09-05 10:23:36 浏览次数: |
|
|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世界重质碳酸钙(简称重钙)的生产能力在过去10年以年均增长率5%~8%的速度增长,中国重钙年均增长率约10%。中国重钙生产能力增长虽快,但厂家多、单机生产能力小;产业规模化、产品精加工程度较低,难以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其关键原因是加工装备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深加工设备与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碳酸钙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大发展重质碳酸钙的力度,替代一部分轻质碳酸钙的落后产能。这样调整的优势在于:①促进重质碳酸钙企业产业升级——培养具有产业规模化、产品精细化的新兴重钙企业;②重质碳酸钙生产能耗和排放大大减少,将大幅提高国内碳酸钙企业的节能减排水平,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③有助于优质矿产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加大重钙产业规模化、产品精细化发展力度的指导思想,将有利于解决我国重钙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我国重钙产业规模化及产品精细化发展程度。
1重钙产业现状与发展
1.1 重钙资源现状与利用
重钙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我国是世界上优质方解石(大理石)的主要出产国之一,国内优质方解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广西、安徽、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河南、辽宁、吉林、新疆、陕西和青海等地区。
目前国内重钙资源地普遍存在如下问题:①资源滥采行为严重,“小、散、乱”等问题;②资源粗放加工,深加工程度低,浪费严重;③优质原矿资源和低端产品或制品外运现象严重等。
因此,建议重钙企业抓住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碳酸钙产业发展调整的契机,结合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原矿品位差异,合理利用原料,开发出满足下游行业应用特征的功能性重钙粉体,此举既能解决矿山开采造成的废料处理与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资源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1.2 重钙生产现状
重钙粉体产品的生产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加工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实现产业规模化及一定程度的产品精细化;湿法加工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实现较高程度的产品精细化、功能化。
从实践来看,2500目以下的产品,一般以干法生产为宜;2500~6500目的产品,通常以湿法生产为宜。目前,世界上规模化企业干法加工多采用立式磨机或球磨机等加工装备与技术,而立式磨干法制粉的规模化、精细化效益更明显;而更进一步的产品精细化多采用湿法(或干法)研磨装备,结合改性装备及技术实现重钙产品的深加工。
1.2.1 加工装备与技术现状
干法工艺设备主要有雷蒙磨、高速机械冲击式粉碎机、气流磨、球磨机、振动磨、环辊磨机和立式磨等等,其中雷蒙磨主要加工200~500目的粉体产品,配置二次分级机可加工出1 250目的产品,但是单机规模小;高速机械冲击式磨机、气流磨、振动磨主要用于加工800~1 500目的产品,但是存在能耗高、生产能力小的问题,该类设备需结合产品市场需求做进一步改进,或针对市场需求生产具有一定功能的,符合下游应用行业小批量需求的特征粉体。
客观地说,雷蒙磨、气流磨、振动磨等国产粉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国内重钙产品加工的需求,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以上设备需进行技术革新来适应现代重钙产业规模化及产品精细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球磨机、环辊磨等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重钙等非金属矿粉体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产业规模化和产品精细化发展,而立式磨技术是近年来重钙加工发展的一个新技术,从实践来看,在达到产业规模化的前提下,具有高效节能的效果和适合重钙产品精细化发展的优势。
国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快技术进步。研发关键技术,发挥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作用。在非金属矿资源地及产业集聚地建立专业化研发中心,着力突破非金属矿物制品关键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适应下游产业需要的精细化产品;开发专用装备,即开发大型、高效、节能且保护非金属矿物结构,满足非金属矿开采和加工特殊要求的专业化设备和成套装备。
1.2.2 产业规模与产品结构现状
据统计,2011年中国重钙总产能约为1900万t,世界重钙总产能约为9300万t,中国占世界重钙总产能的20.43%。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而世界重钙年均增长速度维持在5%左右。近年来,中国重钙的产能增加的主要原因是:①作为填料和涂布材料的用量大幅增加,特别是造纸技术由酸性向中、碱性技术的发展;②塑料、橡胶、油漆、涂料、建材等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也带动重钙产业迅猛发展。下游行业的规模化需求带动了重钙企业规模化程度的提升,但产品结构仍然不够理想,具体为:200~325目占50%,325~1 250目占35%,1250目以上的约占15%,其中经过表面处理的只占到12%左右。由此可见,精细化、功能化产品严重短缺,产品结构不完善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中国碳酸钙加工企业近千家,从产业规模来看,其年生产能力均超过10万t;从产品结构角度来说,产品结构相对完善,同时可以生产一定程度的功能化、精细化产品。该类型企业数量只占总企业数的5%左右,而其产业规模占国内重钙企业的30%。再者,国内企业缺乏产业联盟合作发展之愿景,企业的规模化效应无法体现。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进非金属矿物精深加工,开发专用化、功能化品种;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优势骨干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整合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尽快做强做大。严格行业准入,淘汰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升级。
2.3 重钙市场应用与需求
重质碳酸钙作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矿物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价格低、原料广、无毒性等特点而广泛地用于造纸、塑料、橡胶、油漆涂料、胶粘剂和密封剂以及建材等行业,特别是时下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碳酸钙的应用领域和消费量必将更加宽广和快速增长。
从市场应用来看,国内外下游企业对高端重钙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重钙产品精细化、功能化发展问题显得迫切和必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重钙应用目前还主要是初级产品,而重钙应用的真正价值是它的深加工产品,即超细、高纯、表面改性产品。当前国际上高端超细重钙的生产及应用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而我国重钙普通产品剩余,专用产品少,满足不了世界市场及国内高端市场需求,造成大量高价进口超细重钙产品的局面。
综上所述,预计世界碳酸钙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对来自中国生产的低附加值碳酸钙的需求仍然看好,对高档产品的需求殷切,国际市场价格将保持在目前的价位上略有上扬。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碳酸钙生产厂家应该自律,不再低价竞销低附加值的低档产品,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替代进口,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中国重质碳酸钙的市场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扬,缩短与世界市场碳酸钙价格水平的差距。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