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市石英砂储量达3.28亿吨,远景储量更是高达10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66%,且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达98%,石灰石、白云石储量也均在10亿吨以上。丰富且优质的原材料就地供应,成为凯里发展玻璃产业的强大底气。
在凯里市炉碧经济开发区万潮镇石英砂矿区,平均纯度98%的石英砂10公里内就能完成运至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厂区。
在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矿山开采区,每天2000余吨石英砂从这里出发,沿着15分钟的运输路线直达厂区。
这种“零距离”的原料供应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
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凯里市在园区内构建起完整的原料供应体系。目前,8家石英砂采选加工企业集聚于此,年供砂能力超300万吨,构建起矿山开采、提纯加工到精准配送的闭环体系,为下游玻璃制造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支撑。
贵州衡昌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石英砂提纯项目通过物理化学提纯工艺,将石英砂纯度进一步提升,单吨化学砂产值较普通物理砂提高4倍,成为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优质原料。
在海生公司玻璃生产车间,1.6毫米的超薄玻璃缓缓下线,标志着凯里市玻璃产业在技术创新上的重大突破。“行业普遍生产3至6毫米玻璃,我们实现了1.6毫米超薄和15毫米超厚的突破,每个0.1毫米都是艰难的技术攻关。”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王贵军介绍,这款超薄玻璃凭借轻量化、高透光和节能特性,在建筑幕墙、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潜力巨大,助力公司在高端玻璃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在光伏赛道,黔玻永太二期日熔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正在与华为联合研发智能MIS控制系统,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所有工序进行数字化时时监控,不仅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及能耗也将大幅降低。这条生产线,不仅填补了贵州光伏玻璃生产的空白,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24年实现产值8.41亿元。

黔玻永太二期日熔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一角
如今,凯里市已拥有浮法玻璃产能指标3900吨/日、光伏压延玻璃产能指标1250吨/日,玻璃制造产能占全省比重53.1%,建成的光伏玻璃产能占全省比重89.3%。在炉碧经开区集聚了20家玻璃制造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矿石采选到玻璃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炉碧经济开发区玻璃制造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3.67亿元,同比增长129.51%,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82%。预计到2026年,当地玻璃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大关。
资料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