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持续重点打造广西千亿元碳酸钙产业。目前广西碳酸钙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平桂区、八步区、钟山县为重点的贺州市,以武宣县、兴宾区、忻城县、合山市为重点的来宾市,以及都安县、兴业县、平果市、覃塘区、上思县。
政策是导向,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为积极推动全区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广西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重磅政策,促使碳酸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自治区、市、县等多层面出台如此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这在全国也算是独一份,足见广西大力发展碳酸钙产业的态度、决心和魄力。
广西碳酸钙产业主要相关政策:
《关于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广西碳酸钙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广西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
《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准入条件》
《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广西碳酸钙产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
《加快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广西碳酸钙矿山开采及生态修复要求》
《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广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
《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广西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一放二提三优化”措施》
《贺州市石材碳酸钙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贺州市关于支持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贺州市石材和碳酸钙产业规范条件》
《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贺州市加快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建设来宾市“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来宾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广西来宾市精品碳酸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宾市碳酸钙产业规范(试行)》
《忻城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兴业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平果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河池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关于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
2024年1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鼓励碳酸钙企业技术改造和整合重组,提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科学规划建设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碳酸钙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交易中心,争创“中国母粒之都”。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3年11月1日,广西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将控制碳酸钙行业普通粉体加工项目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以水泥、陶瓷和碳酸钙等行业为重点,推动数字化矿山及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大型回转窑、大型辊压机和大型水泥磨机改造,窑炉的煤洁净气化成套装备、碳酸钙改性活化深加工设备改造。
《广西碳酸钙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试行)》
2023年7月21日,广西工信厅印发《广西碳酸钙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区内企业按照自愿、有偿、互惠原则,通过协议转让、拍卖、入股等方式进行产能指标交易,引导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聚发展。详细划分了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等产品的各级别产品定义,以及需要或不需要进行产能置换的产品范围,为解决新建项目的产能指标提供了明确路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2022年9月27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贺州-来宾碳酸钙特色发展区推动现有碳酸钙产业布局优化整合,形成科学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碳酸钙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两业融合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贺州碳酸钙产业基地和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来宾碳酸钙生产基地。将本区碳酸钙产业培育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区域带动作用明显、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特点鲜明的重要特色产业。
《广西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
2021年12月31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发改委印发《广西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加大石英砂、海砂、地热等自治区急需矿产资源勘查。推进铝、锰、稀土、碳酸钙等优势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重点向高端铝合金、锰精深加工、碳酸钙等新型材料产业配置矿业权,打造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战略核心区。
《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准入条件》
2021年12月30日,广西生态环境厅印发《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将严格规范碳酸钙产业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和运输全过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全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发展,促进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12月27日,广西发改委、工信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4部门印发《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着力推进碳酸钙产业“控规模、调结构、补链条、优布局、强支撑、提价值”,推动碳酸钙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明显提升,走出一条新时代碳酸钙资源集约高效开发新路径,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碳酸钙深加工基地和产品交易中心。到2025年,碳酸钙粉体加工规上企业产能控制在3700万吨左右。培育5家左右行业引领能力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粉体加工龙头企业。超细重质碳酸钙和改性重质碳酸钙占重质碳酸钙比重达到60%以上,改性轻质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占轻质碳酸钙比重达到60%以上。塑料、包装、涂料、建材以及食品级、药品级碳酸钙产品的比例大幅提高。
《广西碳酸钙产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
2021年12月24日,广西工信厅印发《广西碳酸钙产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从规范矿山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企业布局、生产规模、质量、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规范管理等方面对碳酸钙产业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该规范条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所有碳酸钙资源(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方解石)开采、加工企业。
《加快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1年12月24日,广西工信厅印发《加快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碳酸钙行业企业超过500家,新培育1—2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碳酸钙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5家以上全国碳酸钙产业的龙头企业,培育20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阿元碳酸钙粉体加工、下游应用企业。矿山项目原则上应位于碳酸钙产业适度发展区,位于不宜发展区的不予批准新立采矿权。矿山出让条件中应明确资源优质优用、梯级利用、本地转化的要求,碳酸钙资源优先配置给符合《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1年本)》碳酸钙行业鼓励类的区内龙头企业、强优企业、全产业链企业。
《广西碳酸钙矿山开采及生态修复要求》
2021年12月23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印发《碳酸钙矿山开采及生态修复要求》,包括碳酸钙矿山等相关概念的定义、碳酸钙矿山开采准入条件、开采要求、生态修复要求、监管要求等内容,在一般矿山通用的现有相关开采和生态修复的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对碳酸钙矿山的开采和生态修复提出更高的标准,以更好地推动碳酸钙矿山开采和生态修复。
《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年10月29日,广西人民政府印发《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支撑引领现代产业的技术体系。其中,精品碳酸钙产业方面,将加强碳酸钙矿产资源数字化勘查、智能化矿产开采等技术研发,突破碳酸钙粉体加工、表面改性处理、废渣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超细碳酸钙、功能性粉体、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复合粉体、食药级碳酸钙等高附加值产品。
《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9月18日,广西人民政府印发《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重点发展精品碳酸钙等先进新材料;建设国家级碳酸钙产业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国家级碳酸钙质量检测中心,发展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支持碳酸钙产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2021年9月18日,广西人民政府印发《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提出:将以突破前沿技术和培育高端产品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精品碳酸钙材料;积极培育国家级碳酸钙质量检测中心,发展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支持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东融石材碳酸钙产业研究院和广西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力争培育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广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6月18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广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大力推进部分县域发展特色碳酸钙产业,主要包括:扶绥县碳酸钙产业、都安县精品碳酸钙产业、大化县精品碳酸钙产业、天峨县精品碳酸钙产业、平桂区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合山市精品碳酸钙产业、兴业县绿色氧化钙产业、上思县绿色氧化钙产业、兴宾区小平阳碳酸钙产业园等。
《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
2021年5月28日,广西工信厅印发《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鼓励食品用、化妆品用、医药用等生物医药级碳酸钙;透气膜用、密封胶用和油墨用等高端工业专用型碳酸钙;限制发展区内新建碳酸钙项目;淘汰不符合《广西碳酸钙产业规范条件》准入要求的碳酸钙生产线。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
2021年1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该《目录》界定了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的产业范围,是企业能否享受该政策的重要依据,其中,广西将“超细重钙、改性重钙、超细轻钙、改性轻钙、纳米钙等高端碳酸钙生产、下游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列为了鼓励类产业,这就意味着,广西从事超细重钙、改性重钙、超细轻钙、改性轻钙、纳米钙等高端碳酸钙生产、下游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的企业,可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这对广西碳酸钙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同时对推动广西地区高端碳酸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0年10月10日,广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将调整勘查开发布局,重点建设百色—崇左铝锰、河池锡铅锌、贺州—梧州—玉林—崇左稀土、贺州—来宾碳酸钙等资源开发基地,打造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战略核心区。优化开发利用结构,原则上不再新批大型生产规模以下碳酸钙矿山和露天凹陷开采采石场等砂石土矿山。
《广西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一放二提三优化”措施》
2020年4月7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印发《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一放二提三优化”措施》,落实优质优用和就地深加工原则。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聚集配置。限制优质碳酸钙资源作为砂石骨料原料开发,优质石灰岩等资源配置向大型碳酸钙深加工重大项目倾斜。
《贺州市石材碳酸钙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2024年4月23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印发《贺州市石材碳酸钙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石材碳酸钙行业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一企一册”动态管理台账,按照石材碳酸钙开采落实“六个必须”、运输“三个加强”、加工工艺“五个必须”三个方面,以点带面,分类开展石材碳酸钙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进一步优化全市石材碳酸钙产业生产环境。
《贺州市关于支持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022年12月22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将以高质量建成“中国母粒之都”“广西可降解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通过全产业链项目扶持、转型升级扶持、项目建设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孵化扶持、金融信贷扶持、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产业引导资金扶持、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扶持、重大项目扶持等9项举措,抓住困扰碳酸钙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加快构建贺州母粒、可降解新材料发展新优势。
《贺州市石材和碳酸钙产业规范条件》
2022年12月22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贺州市石材和碳酸钙产业规范条件》,从资源开采、企业布局、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工艺和装备、能用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碳酸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年11月22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规模以上碳酸钙工业企业超过260家,培养3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碳酸钙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5家以上全国碳酸钙产业的龙头企业,培育1家以上超100亿元、2家以上超50亿元、10家以上超10亿元、25家以上超5亿元的碳酸钙企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将重点布局11条细分领域产业链,包括重点发展塑料(可降解新材料)、人造石(板)、环保涂料(油墨)、食品医药、化肥饲料、固废综合利用等下游应用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机械装备等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天然石材和碳酸钙粉体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和引进高端天然石材,超细碳酸钙、改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等高端碳酸钙产业。
《贺州市加快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2年7月19日,广西贺州市人民政府印发《贺州市加快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实现轻钙重钙并举、线上线下同步、“两业”融合发展,最终建成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碳酸钙循环产业基地。将提升发展天然石材和碳酸钙粉体两大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和引进高端天然石材,超细碳酸钙、改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等高端碳酸钙产业。
《加快建设来宾市“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
2023年7月17日,来宾市人民政府印发《加快建设来宾市“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提出钙基新材料产业将依托碳酸钙矿产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轻、重钙并举,优化“一中心两片区五园区”布局。遵循“精准识矿、以矿定链、矿链招商、创新强链”的原则,着力完善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矿产资源阶梯利用、优质优用、循环利用、“吃干榨尽”,推动碳酸钙产业由原料输出、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价值输出转变,构建集绿色矿山开采修复与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物流于一体的“12567”产业体系,建成“中国绿色碳酸钙之都·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区”。
力争到“十四五”末,钙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到“十五五”末,钙基新材料产业产值超500亿元。
一是推动存量企业有效释放产能。加强生产调度服务,强化原料保障和市场开拓,推动重点深加工企业稳产增产,推动现有碳酸钙企业有效释放产能,力争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双碳”要求,推进存量项目延链降耗投资转型,推动桂民投珍珠水泥、登高新型建材等80个在建及已签约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竣工投产增效,力争产值150亿元以上。
三是加强项目谋划,推动产业往下游应用方向发展。围绕优质资源高值化、基础原料规模化、规模产业集聚化、链条体系多元化、重点产品品牌化等六大发展方向,做好强链补链延链,重点抓好项目谋划和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重点推进兴宾区钙基新材料绿色低碳产业园、武宣县钙基功能性新材料环保产业基地、忻城县高端装饰石材深加工产业基地、合山市华南钙基功能母粒新材料基地等项目,力争产值200亿元以上。
四是发展配套产业。加快建设桂中物流园+钙基新材料生产交易中心,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力争产值50亿元以上。
《实施来宾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2022年11月15日,来宾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来宾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重点培植来宾市“一中心五园区”超百亿元碳酸钙产业基地以及武宣县铅锌矿产业基地、象州县重晶石产业基地、忻城县饰面石材产业基地。碳酸钙产业基本实现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成功能性粉体、健康无机涂料、高分子新材料、高端绿色建材、绿色家居整装等产业集群,走绿色新材料智能代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道路,到2025年,将来宾市全力打造成为“中国绿色碳酸钙之都·非金属材料产业示范区”,名副其实的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碳酸钙深加工基地,实现碳酸钙产业总产值350亿、矿业总产值500亿。
《广西来宾市精品碳酸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6月2日,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广西来宾市精品碳酸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市精品碳酸钙上下游及配套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基本建成“一中心两片区五园区”的精品碳酸钙(石材)产业区域布局和“12567”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即一个目标、两片区(一中心)、五园区、六大板块、七大行业,初步形成精品碳酸钙(石材)产业现代制造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未来发展重点主要包括系列天然石材、塑料母粒及型材和可降解塑料、石塑(钙塑)和新型塑料板管材、涂料和胶黏剂、电器和车用塑料、食饲医药级碳酸钙、新型建材、白云石资源开发升级产品、碳酸钙粉体和砂石骨料等九大类的规模化、精细化、功能化、高端化系列产品。
《来宾市碳酸钙产业规范(试行)》
2020年2月13日,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来宾市碳酸钙产业规范(试行)》,从资源开发、生产加工等方面规范来宾市碳酸钙行业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管理。要求重质碳酸钙企业破碎、磨粉、分级、包装等工艺环节必须采用国内先进的自动化装备,鼓励使用立磨、欧版磨、气流磨等大型高产低能耗环保型设备。破碎机要进行三面封闭,物料输送、粉料入库全程密闭。破碎、磨粉、输送、包装、装卸等关键环节要配备粉尘处理设施。单位产品能耗符合国家及自治区能耗标准,生产环境及装备符合环保排放和安全生产要求。
《忻城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2023年11月13日,忻城县人民政府印发《忻城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将重点开发碳酸钙特种工程新材料、特种水泥、冶金高端熔剂、建材优质骨料、高端石材、方解石以及多功能粉体材料等,加快碳酸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精准招引一批精品碳酸钙新材料龙头企业以及延伸中下游产业化项目。
《兴业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2023年6月30日,兴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兴业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将以葵阳建材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全力支持海螺、红狮、诚钢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时泰纳米、宏光纳米、柳钢钙业等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夯实钙基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打造食品添加剂、药品添加剂、日用品制品填充料等产业,构建轻工制品添加剂产业园。瞄准碳酸钙行业前沿领域,持续引进一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碳酸钙上下游产业重大项目、知名企业落户兴业,有针对性地扶持碳酸钙深加工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引导企业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推动原材料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产品生产从普通钙向功能钙、应用钙、超细钙、纳米钙发展,推动碳酸钙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打造兴业碳酸钙超百亿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碳酸钙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品牌,着力开拓碳酸钙市场,打响“广西氧化钙之乡”的名号,力争将兴业县钙基产业纳入自治区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致力把兴业建成“中国钙都”,打造成为全区甚至全国重要的碳酸钙产业基地。
着力推动钙基材料产业向绿色循环方向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和环保设施,强化对碳酸钙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实施传统动能提升和新动能培育“双轮驱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对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渣等进行回收利用,引进砂石骨料生产企业;回收利用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土)实现变废为宝。对优质碳酸钙进行分级开采、分类使用,优质石材原料用于生产纳米碳酸钙;一般石材原料用于生产氧化钙,余下废料用于水泥和建筑材料生产。
《平果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2023年4月25日,平果市人民政府印发《平果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将依托平果市石灰石与方解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培育碳酸钙产业集群,发展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及纳米食品级碳酸钙产业,尤其是发展纳米级食品级碳酸钙产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开发新产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并积极发展碳酸钙上下游相关产业,将平果市碳酸钙产业园打造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碳酸钙产业示范园区。
《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3月27日,河池市人民政府印发《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碳酸钙产业将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推动企业进行产能置换,大力发展高性能矿物功能粉体材料,以都安、大化集聚区为支撑点,积极对接西南和东盟市场,打造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新钙基百亿园区、大化新钙基百亿园区,发展优质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石材粉体加工方面,发展重钙粉体、轻钙粉体、碳酸钙晶须、钾长石粉体等;石材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天然大理石板材;石材家居产品制造方面,发展中高档家具、创意家居工艺品、厨卫用品等。加快超细、改性、复合等功能化、专用化、精细化碳酸钙产品以及纳米碳酸钙、碳酸钙晶体等新产品的生产与应用。推进碳酸钙基础材料产品与人造岗石、塑料、涂料、造纸、油墨、PVC建材、高端石材加工设备等行业的配套与衔接,重点发展全色充填母粒、全降解SPV石塑母粒、钙塑板等产品。发展PVC管材、PE管材、纳米纤维素复合电缆保护管、功能性塑料膜、饰材瓷砖、涂料等产品。
《河池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2年3月24日,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印发《河池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提出将围绕有色金属、蚕桑茧丝绸、生物及医药化工、数字经济、碳酸钙等重大产业技术需求,整合创新资源,谋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其中,明确指出碳酸钙产业创新重点在于改性功能粉体和下游产业应用两个方面。
改性功能粉体。发展重钙粉体、轻钙粉体、碳酸钙晶须、钾长石粉体,研发纳米碳酸钙等超细碳酸钙及功能性粉体衍生产品;研发透气性薄膜、日化和医药等行业应用的碳酸钙粉体。
下游产业应用。加强碳酸钙基础材料与人造岗石、塑料、涂料、造纸、油墨、PVC建材、高端石材加工设备等行业的配套产品研发,重点开发全色充填母粒、全降解SPV石塑母粒、钙塑板等产品。发展PVC管材、PE管材、纳米纤维素复合电缆保护管、功能性塑料膜、饰材瓷砖、涂料等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