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综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综述
 
中国科研界的“柴米油盐”是什么?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7-03-14 09:42:33    浏览次数:
 
  “柴米油盐”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么中国科研的“柴米油盐”又是什么呢?
 
  柴:乱挖人才何时休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创新驱动,人才为先,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视人才储备,却演变成“挖墙脚”。
  正常的人才流动自然有利于科研发展,现状是价码越抬越高,水平却没有提高,这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科研带来很大伤害。
  造成乱象原因之一是外界过分追捧科研人员头顶的各类“光环”。
  我国应对当前国家层面上各种人才计划梳理整合,限定同一申请人的人才项目申请数量,针对高层次人才建立薪酬福利指导制度。

  米:成果转换难见金
  中科院一位70多岁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转让成果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按协议得到750万元。但因奖金与工资挂钩,如果一次性提走,月收入超过8万元的部分要按照45%的比例缴税。
  科研人员提取成果转化奖金影响一家单位工资总额,现行征税方法打击了科研人员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
  2016年实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从科技体制机制上有效破除了成果转化障碍。建议国家统筹协调科技成果“三权下放”配套政策。

  油:国产仪器扶一把
  中式烹饪善用油,中国科学家却很难用到国产仪器。2014年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的贸易逆差达177亿美元。
  发达国家在研制环节资助仪器装备原始创新,在采购环节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保护本国产品。反观国内采购环节相关规定不够完善,政府采购规模较小,对国产产品价值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甚至歧视自主创新品牌。
  国内虽有支撑装备研制的平台,但主要针对科研仪器原理的基础研究或大科学装置,对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装备还发展不足。
  建议建立对自主创新产品的科学定价机制,并细化落实国产科研仪器装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机制。

  盐:基础研究接力棒
  盐是百味之首,正如基础研究的地位。近年来中国的基础研究有所发展,比如发表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的比例从20年前不到3%,上升到2015年的18%左右。但客观来说,中国科技原创能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人们看不到眼前的成效,它(基础研究)又不能变成直观的GDP,所以在执行时,尤其是在真正需要经费支持的时候,往往就被忽略了。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希冀落到实处。
  资料来源:中新社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中国粉体技术网微信公众号 粉体技术网 bjyyxtech
 
相关信息 更多>>
无机纳米晶层做防护衣2013-05-26
五矿收购1000吨氧化锑望提振市场信心2013-06-02
钢铁需求减缓博弈政策性减产2013-05-26
钛白粉应用消费现存问题及一些解决建议2013-05-31
我国找矿行动市场动力强劲2013-05-28
硅微粉有着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13-06-06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