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方法在改性材料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如环境友好、处理材料方便、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而鳞片石墨作为最稳定的碳同素异构体之一,不仅来源广泛而且比表面积大,具有独特的“三明治”结构。

鳞片石墨
近日,中科院李家星课题组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成功设计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的鳞片石墨材料,实现对U(VI)的高效富集。
随着对鳞片石墨等离子体处理的时间越长,氨基功能化的鳞片石墨对U(VI)的富集效果越好。原因在于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鳞片石墨表面的氨基数目以及活性位点均会相应增加,从而实现对U(VI)的高效富集。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水污染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等离子体改性鳞片石墨并用于U(VI)吸附的机理图
近年来,用于合成类似结构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bud)的方法大多仅限于高温下的气相沉积法,该方法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不高。该课题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成功将富勒烯C60嫁接到碳纳米管表面。该方法为合成新型C60-CNTs碳纳米材料开辟了一个新思路。同时,此复合材料有望用于碳纳米管连接的前驱体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应用到电子领域。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粉体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