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
历来以“煤海”著称的准格尔旗,已探明煤炭储量就达544亿吨,但“煤海”出煤的同时,也会产出煤矸石,所有煤矿矿区煤矸石都堆积如山。
曾经,煤矸石是准旗的痛。煤矸石发热量仅2000大卡,不符合生产生活用煤标准,一直是矿工眼中的废弃物。长时间堆放会造成土壤盐碱化、危害水土、 土地沙化,还容易自燃,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而如今, 煤矿工人眼中碍手碍脚的煤矸石,转手到陶瓷厂便成了宝贝。在陶瓷工人手中,煤矸石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记者走进位于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内蒙古大汗窑瓷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黑色煤矸石经过一系列国内最先进的陶瓷加工工艺之后,烧制成了精美的白色陶瓷,这比直接销售煤矸石可以提高将近百分之三十的经济效益。
“煤矸石在我们这行也叫煤系高岭土,是生产瓷器的原料。我们现在生产的陶瓷属于高档瓷,煤矸石在材料配比中只占三成,像这种盘子。”大汗窑陶瓷的副总经理杜刚指着烧制好的瓷盘向我们介绍。去年该公司把800吨黑漆漆的煤矸石魔术般地变为800万件白亮亮的瓷器。这些盘子,巧妙地将“煤海”和“瓷都”连结起来。

杜刚说:“如今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陶瓷配方,100%本地配方,原料只用煤矸石和高岭土,用这种材料做出来的瓷器,色泽白、不怕碰,新的配方一年一条生产线就需要2500万吨煤矸石。”
现如今,准格尔经济开发区近10万平方米的陶瓷产业园已建成,已建成陶瓷产能6900万件,在建产能8000万件。从2013年开始,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现代陶瓷业,把处于煤炭产业链终端的煤矸石,变成了陶瓷产业链上游的高岭土。
煤矸石是最好的高岭土材料,进黑炭炭,吐出白面面。在蒙西年产50万吨高岭土公司,一车一车的煤矸石被拉进厂里,一袋一袋的超细煅烧高岭土被拉走,这就是蒙西“吃石吐金”的一幕。煤矸石、高岭土经过破碎、细磨、干燥、煅烧等6道工序,被加工成品类不同的煅烧高岭土。
准旗境内煤矸石储量丰富,易于开采,而且品质优异,目前除少部分用于发电外,大多裸露堆放。对此,蒙西高岭粉体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燕飞说:“煤矸石生产高档高岭土正当时,我国目前每年从国外进口数十万吨高档高岭土,价格在每吨6000元以上,如果在我旗生产加工高档高岭土,既能够废物利用,而且距离原料近,运输便宜,高岭土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
伊东年产10万吨高岭土项目,也是当地煤企成功“联姻”的范例。煤炭企业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为陶瓷企业注资,同时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陶瓷企业按照“高、精、尖”的产业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国礼陶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丰富的高岭土和煤矸石资源也让当地陶瓷生产成本降了下来。经过煅烧后的煤矸石生产陶瓷比南方陶瓷生产原料高岭土每吨节省近千元。
近年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推进经济由黑向白、由煤向非煤产业强劲转变,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国礼陶瓷只是当地产业由“黑”变“白”的一个缩影。用高岭土资源丰富、能源价格低等优势,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已吸引了大批南方陶瓷企业落户。目前,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已成为了我国陶瓷产业由南向北迁徙的主要阵地,国礼瓷、大汗窑、蒙粤、力弘等一批陶瓷企业相继落地投产,
拥有优质的高岭土资源在陶瓷界已是公开的秘密,在近几年间,准旗不断加强地质勘察与应用开发试验基础研究,大力发展高岭土加工生产及陶瓷为主的煤系高岭土产业。开发区以伊东年产10万吨高岭土项目、蒙西年产50万吨高岭土项目和天之骄年产10万吨高岭土项目为依托,已建成规模庞大的煅烧高岭土加工基地。不断引进和培植大型高岭土生产加工及配套服务企业,构建采矿、原料深加工以及相关制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集技术研发、产品加工、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依托高岭土研发中心,不断加强研发与创新,积极吸纳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全力打造煤系高岭土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树立准格尔旗高岭土产业品牌。
目前,中国陶瓷业处于外部反倾销调查,内部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的“多事之秋”。然而,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的成本优势渐渐凸显出来,陶瓷企业用的煤矸石在家门口,省去了运费,使陶瓷成本低了10%到20%。
更重要的是,环境效益也非常明显。到2017年,准旗陶瓷产能将超5亿件,陶瓷原料达500万吨,煤矸石在不同的瓷器中所占比重最少在10%—30%左右,这样算下来,所消耗的煤矸石数量相当可观,到那时,收到的环境效益会更加明显。
如今,煤矸石成了“香饽饽”,不仅在当地风声水起,也开始走俏全国。很多南方的陶瓷厂里,都有煤矸石的影子。原来没人要的破烂,现在成了抢手货,煤矸石降低了陶瓷的成本,陶瓷吃掉了固废物煤矸石,准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了统一。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粉体技术网官方微信(bjyyx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