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资源利用率、保护矿源地的生态环境,洞采成为连州企业首选。
“两矿”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连州作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发展不优是最大的市情,加快发展始终是连州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连州市委书记黄裕团曾提出,新常态下加快连州经济发展,关键要抓好产业发展,重点是要依托民族工业园等园区的发展壮大工业产业经济。
连州近年来在建设清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步伐中,紧扣“产业发展”主题,抢抓“双转移”战略机遇,以民族工业园、新塘产业园、家具产业园、“两矿”产业园等为主导的园区经济渐成规模,工业园区化拉动经济的引擎功能逐步凸显。
今年时间已过半,目前连州的各大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如何?在新常态下,园区企业生产呈现怎样的趋势?展望下半年,如何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连州市大路边镇昌华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硅灰石矿山企业,去年该公司年产值达2400多万元,税费近500万元。从2007年成立至今,该公司的管理和生产水平在整个连州“两矿”(硅灰石、碳酸钙,下同)领域都位居前列。但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今年的硅灰石矿价格呈下跌趋势,目前每吨原矿价格才115元左右,这对该公司的赢利增长造成了很大压力。为提升原矿的利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今年,该公司引进了肇庆客商投资的一条新生产线,准备开发硅灰石板材,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昌华矿业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是目前连州“两矿”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也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加速演进。其中,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进一步应对市场新变化和新需求。
作为连州市的支柱产业,连州的“两矿”产业紧随市场潮流、主动适应新常态,从2007年粗放型发展到积极转型升级为现在的集约式发展,走过8年历程。目前连州“两矿”年总产值超10亿元,全市非矿加工和矿山企业合计105家,规模以上企业11家。2014年,连州“两矿”产出252.25万吨,同比增长7.41%。今年上半年,“两矿”产业税收合计3028.12万元,同比增长12.76%。
连州“两矿”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凝聚了地方政府“工业立市”的智慧,也汇集了众多企业家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
总产值8年增长10倍
2000亩的“两矿”工业园,直接带动形成了以大路边、星子、龙坪、西江四个镇为主的“两矿”产业带,实现了产业向园区聚集和产业升级
为加快工业发展,1998年,连州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立市”目标,各类经济成分并存的工业企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其中,已探明储藏量达614.18亿吨的碳酸钙和储藏量达5亿吨的硅灰石产业迅速取代了此前的水泥、机械、造纸、饮料、制衣等工业,成为连州新的支柱产业,税费收入从百万元级别跃升到了千万元级别。
连州的“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江、龙坪、星子、大路边等镇,其矿脉延伸长达50公里,平均矿脉宽度为900米,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4%。据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家考察,连州市的碳酸钙和硅灰石资源分布、储量及品位在广东省居前列,在全国处领先地位。2007年,中国矿业协会授予连州市“中国碳酸钙之城”称号,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授予连州市“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开发示范基地”称号。
2009年,全国碳酸钙年会在连州召开。为加快硅灰石和碳酸钙产业发展步伐,连州市在龙坪新圳规划了一个2000亩的“两矿”工业园,积极对外宣传连州优质非矿资源,并进行招商引资。“两矿”工业园位于龙坪镇107国道旁,周边的大路边、星子、龙坪、西江等乡镇的硅灰石和碳酸钙储量大、品位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因此,该园的设立直接带动形成了以大路边、星子、龙坪、西江四个镇为主的“两矿”产业带,实现了产业向园区聚集和产业升级。
历经数年发展,目前连州“两矿”加工和矿山企业已达105家,规模以上企业11家。记者日前从连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去年连州市“两矿”共出矿252.25万吨,同比增长7.41%。今年1至6月份,连州两矿共出矿108.40万吨,税收合计3028.12万元,同比增长12.76%。
如今,连州“两矿”产矿量从2006年的50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250多万吨,增长了5倍,税费则由2006年的730万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8100万元,增长了11倍。总产值则由原来的1亿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成为连州市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产品精细加工利润倍增
成功打造湿法研磨、干法研磨、活性碳酸钙等三大类产品,产品的毛利润直接翻了3到4倍。
“连州‘两矿’的优势在于储量大、品质高。”连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志华说起连州“两矿”资源时底气十足。但和国内外很多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一样,连州的“两矿”产业发展最开始都是以粗放型发展为主,走了弯路。据了解,连州“两矿”开发之初,主要是用于板材制作和填充料等,产品的附加值低。以用于陶瓷领域的填充料为例,以前连州“两矿”粗加工产品利润低下,价格在120元至140元每吨,而精加工后产品的价格可以10倍起翻升。
为了推动“两矿”产业科学发展,近年来连州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两矿”加工工业园的设置直接带动形成了“两矿”产业带,使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收到成效。同时,面对非金属矿产品需求向高端产品倾斜的趋势,连州市“两矿”企业变粗加工为精细加工,实施原矿精选,引进矿物制品项目,形成非金属矿产品下游产业链。此外,连州还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进行加工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如今,连州市“中国非金属矿加工基地”的称号实至名归。全市有碳酸钙、硅灰石企业100多家,产品除销往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外,还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荣获2014年度中国粉体行业十大品牌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连州东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底开始谋求企业转型升级,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专利产品。目前,该企业已成功打造湿法研磨、干法研磨、活性碳酸钙等三大类产品,不仅成功将企业从竞争激烈的低端粗加工产品市场中挣脱出来,产品的毛利润也直接翻了3到4倍。
连州市也为“两矿”产业升级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如争取省、市对中小企业技改创新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扶持,设法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等。
今年上半年,连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协助大路边昌华矿业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小微企业贷款贴息)1500万元,协助广东盛朗白石矿业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小微企业贷款贴息)1000万元。同时利用广清定向帮扶和荔湾区定点帮扶连州的政策,积极拓展招商渠道,争取在非矿下游的招商有所突破。今年4月,连州市副市长陈磊带队前往广州招商,召集广州相关国有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对接会,6月,南方碱业公司组团到连州考察轻质碳酸钙。
清华大学专家前来把脉
引进专业研发机构,搭建矿业研发平台,促进企业与研发机构的沟通、交流,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升附加值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转变,连州“两矿”产业发展有了新动向。连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曾庆东介绍,目前连州“两矿”年总产值已达10亿元,未来将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以拓展“两矿”应用产品、延伸产品链,重点培育税源、促进税收增长。
“比如我们正在积极培育碳酸钙产业链中的母粒生产产业,以延展连州碳酸钙产业的生产链条。”他说。据了解,色母粒是颜料、载体树脂、分散剂及其他添加剂的混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化纤制品。色母粒是初级原材料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之间的桥梁。色母粒生产企业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可以进一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而产品本身的高附加值也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另一方面,为提升资源利用率、保护矿源地的生态环境,连州的两矿企业积极使用洞采技术规范生产,“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生态”。
大路边镇是连州硅灰石矿产蕴藏量最为丰富的镇区。大路边镇镇长欧阳俊杰介绍,目前大路边镇有“两矿”加工企业7家、矿山企业8家。“以前大路边镇的‘两矿’开采多为露天开采,通过技改,大路边镇的硅灰石矿开采已全部实现洞采。”欧阳俊杰说。
据了解,受经济下行影响,今年“两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企业间为了争夺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杀价”陋习,这种现象引起了连州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消除这种现象,连州市采用多种手段积极规划矿山企业生产。如制定措施引导“两矿”生产、加工企业成立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内部协调,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保障原矿和产品价值,遏制市场价格乱象。
同时,连州还不断开拓“两矿”产品应用领域,并计划引进专业研发机构,搭建矿业研发平台,促进企业与研发机构的沟通、交流。8月4日至5日,连州特邀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专家来连州为非金属矿把脉,开展碳酸钙、硅灰石产业技术需求对接会。
“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组织‘两矿’企业走出去,参加行业展销会和交流会,开拓企业主眼界、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曾庆东说,连州“两矿”要健康发展,一定要与外界加强沟通和联系,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在行业潮流的前端,以超前的发展理念审视自身、主动适应新常态。
他介绍,近年来,连州多次组织“非矿”企业参加各种国内、国际行业展会和活动。今年5月,连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企业参加了广州29届国际橡塑展,其中,连州的广源化工、东南新材料两公司通过参展,积极向外推介连州;6月,又组织企业到广西贺州参加了中国碳酸钙行业协会年会和首届中国贺州石材·碳酸钙工业展览会,促进连州企业与国内同行的信息交流,引导企业积极了解行业的先进技术和应用。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