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2014年建材行业十大新闻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5-01-16 09:21:17    浏览次数: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建材工业已从2011年以前的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热点。
  进入2014年,中国建材工业转变思路大胆尝试,不仅将化解产能过剩、发展节能减排、加快兼并重组、力创绿色建材等当作全行业最重要的新常态工作坚定执行,还为此提出了多项利国利民利行业的创新之举。建材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生产增速总体稳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经济运行质量维持在合理区间。尤其是在建材领域中占比最重、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水泥行业,在2014年末亮出的成绩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1 “走出去”改变产业布局 
  2014年9月,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上提出,“以产品‘走出去’为主转向以资本‘走出去’为主”作为转折点,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资源,开拓新的发展市场空间,改变现有的产业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担任了前期挑梁的角色,“一带一路”建设也迎来新的合作伙伴,10月28日,中国与阿富汗首脑会谈举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议题;11月8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将访华,中国与巴基斯坦进行了19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的签署,相关协议价值420亿美元。这些合作项目为中国建材行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支持。 
点评 
  资本带动成主旋律 
  当前,是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规划备受关注,这项规划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并促进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升级。目前,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已经从原始的以产品为主开始向资本阶段跨越。 
  而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我国建材工业将不仅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也为我国大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建材行业“走出去”是一个自上而下,多方共同重视的发展战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建材企业已开始对国内外市场进行重新布局。

2 P.C32.5水泥退出舞台
  2014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其主要内容是取消32.5强度复合硅酸盐水泥,并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直发展比较薄弱的高性能混凝土产业也异常兴奋。早有专业人士提出:P.C32.5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对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产业是一种无形的羁绊。取消P.C32.5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可谓相辅相成。尽管未来国内水泥需求增速将有所下降,但产能的大幅去化使得行业仍可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
点评 
  去旧根种新苗 
  这个在行业内被热炒多时的话题,终于在今年12月有了阶段性、实质性的进展。目前,32.5复合水泥占据国内市场的65%左右。如果按实际产量计算,若取消该标号水泥,理论上可以压缩水泥产能至少2.7亿吨。在立窑等水泥生产线淘汰任务已进入尾声的当下,新一阶段淘汰落后的工作重点从生产线延伸至产品,进一步扩大了落后产能的范畴和标准,也为未来中国水泥行业“走出去”参与高端产品竞争奠定了基础。 
  而作为工信部明确列入率先发展的五大绿色建材之一的高性能混凝土产业,也终于可以与高标号水泥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国混凝土产业向绿色建材方向前进。

3 错峰生产终成现实
  2014年9月,新疆自治区经信委、环保厅宣布,从11月1日起至2015年3月1日,新疆所有生产水泥熟料的企业将全部停窑,停止熟料煅烧,实行错峰生产。
  事实上,北方地区水泥错峰生产是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提案。错峰生产初现报端一周以后,两会对“错峰”展开热议,从一份提案升级到了多角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第一份来自四省区的调研报告,提供了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11月上旬,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在京召开了东北三省试点水泥错峰生产座谈会。11月29日,东北三省水泥企业冬季错峰生产会议召开,从12月1日开始,东北和新疆两大区域同时实行水泥错峰减排。
点评 
  治霾减排必作于易 
  在当前环境承载力变弱背景下,雾霾天气的加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果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冬季水泥生产线全面停窑,将减少烟气排放7800亿立方米,减少煤炭消耗2000万吨,给北方冬季治霾开个好头。 
  水泥错峰生产不仅可以避免在冬季对环境造成的过大压力,且能大大缓解因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在经济下行的阶段,市场需求下降压力很大,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随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在水泥产能过剩形势严峻,水泥价格一路下跌的当下,错峰生产的出现,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出路,是水泥行业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表现,更在我国水泥工业改革路上树起了一面旗帜。 

4 两个二代继续前行
  2014年9月,《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标准》发布会召开。此研发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名词的定义和有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中国建材联合会最新提出研发创新标准“5个坚持”。这是自2012年中国建材联合会首次提出两个第二代以来,从决策和执行力上给出的最有力度也最扎实的行动准则。
点评 
  突破的不仅是技术 
  当前,水泥、玻璃行业面临化解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之困的严峻挑战。2014年,围绕两个第二代,相关研发团队实实在在地走遍行业万里江山,通过第二代万里行活动掌握了大量扎实的数据与研究分析成果,进一步找准了研发方向和具体推进目标。
  回顾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历史,技术的变革曾数次发生。两个“第二代”的转变并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而是水泥和玻璃两大行业由传统产业向节能环保产业的跨越,或者更是一种业态的转变。未来,在“5个坚持”之下,两个第二代工作的推进与落实,将会越发生动给力。 

5 拉豪合并影响中国
  2014年4月,全球两大水泥生产商法国的拉法基集团(LafargeSA)与瑞士的豪瑞(Holcim)正式公布合并协议细节,而这项合并将缔造一家合计营收达320亿欧元的行业巨擘。
  两家公司表示,这次交易为公开换股,由豪瑞以一股豪瑞股票换取一股拉法基股票,预计合并所产生的协同效益共计超过14亿欧元,这也是行业历来最大并购案。两家公司预计要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将需要分拆部分资产。分拆资产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的利润(EBITDA)料占全球资产的10%~15%。这项交易已获得两家公司董事会的一致同意,并得到核心股东支持,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
点评 
  竞合也是共赢 
  拉豪合并对于我国建材行业正在进行的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来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范本。2014年底,近一个月水泥行业并购事件多达六件,不仅有海螺集团等行业龙头扩大版图,还有一些非主营水泥企业剥离旗下盈利能力较弱的水泥资产。非主营水泥企业的逐步退出,正是行业出清的前兆,而非规模产能的陆续退出,无疑将强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关于拉豪合并所带来的新模式与新思路的讨论或将渐息,但中国式的拉豪合并或将浮出水面,并购重组在我国将愈发汹涌。 
  在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政府严控新增产能及环保高压等政策效果显现,行业将进入并购重组高峰期,而具有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 

6 水泥窑协同处置螺旋上升 
  2014年5月,以国家发改委为首的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垃圾及废弃物工作的意见》,肯定水泥窑烧垃圾的重要意义。8月,全国政协又召集各界专家与企业家召开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专项研讨会。 
  10月,全国政协双周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业内专家学者重点讨论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是一种可行方式,国家发改委将研究落实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这引起了业内外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巨大关注。 
点评 
  行业起步待加速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投产的协同处置垃圾的水泥窑近20台,占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窑)总数的1.2%,年处置垃圾约200万吨,相当于替代标煤39万吨。而海螺等龙头企业在水泥窑协同处置的装备、技术等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但从我国利用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国家部委等各个方面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水泥行业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没有任何飞灰残渣产生,没有二次污染后患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对于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促进值得期待。 

7 绿色建材方兴未艾
  今年初,国家率先发布方向性指引,住建部推进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行动;《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指出,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 
  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绿色建材工业的管理体系,为我国绿色建材产业的规范发展破题。 
点评 
  染绿已成必选项 
  如果说,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发布引发建材行业对绿色发展的强烈关注,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那么2014年,后APEC时代绿色人居呼声高涨,对建材企业来说,绿色发展与技术创新已是必选项。有了国家政策的导向与助推,绿色建材产业底气十足,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而作为绿色建筑的集大成者,被动式低超低能耗房屋在今年井喷式发展,则倒逼建材企业绿色变革的加速到来。同时,金融、电商、互联网、大数据也成为了绿色建材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必要元素。2014年也因此成为中国绿色建材产业的成年之年。 

8 两化融合成效初显
  2014年,工信部多次组织召开推动两化融合促进大会,共商策略,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10月底,建材大数据产业情报基础服务平台和建材舆情云服务平台于今年正式上线。这意味着,在建材行业,依托全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搭建工作已有了初步探索。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用十个月的时间搭建了两个大数据平台。这两个平台分别是工业品大数据平台——备件频道沙特站以及水泥厂效能对标APP应用平台。目前,这两大平台都运营良好。未来,他们还要开发水泥厂仿真APP。用户可根据仿真结果来构思水泥厂的建设方案,大体估算投入成本和未来生产效能,为用户提供便捷、有效的数据支撑。 
点评 
  积跬步以至千里 
  推动两化融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传统行业彻底敞开思路,甩开精神上的枷锁和意识上的羁绊,在信息化的轨道上,传统建材行业犹如一个巨人,尝试性地迈出一小步,就为未来能够甩开大步,增加了重量砝码。 
  我们期待着行业未来能涌现出更多的范例,并且通过这些典型示范逐个突破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难点,构建行业基于两化融合转变增长方式的新模式,最终实现以点带面、点面互动,进而带动全行业的两化深度融合。 

9 遏制违规产能
  2014年7月,鸡西赛龙水泥新增违规产能项目在相关媒体被曝光。此后,浙江豪龙、铜仁海螺、红狮集团等多个违规项目也被陆续曝光。 
  去年中国建材联合会加大了违规新建的关注和追踪力度,发动群众监督和媒体舆论的力量共同遏制新增,对核查确实违规的新建项目予以披露和曝光。对于已被曝光的违规项目,中国建材联合会虽进行了调研核查,并陆续下发了国发(2009)38文、国发(2014)41文,但仍未能阻止水泥违规新建项目的屡屡出现。 
点评 
  产能控制成新常态 
  在水泥行业全面产能过剩的今天,违规新增产能就像一个无法痊愈的伤口,成为全行业挥之不去的隐痛。虽然国家已陆续出台了多个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对新增产能作了严格规定,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但水泥违规新建项目却依然屡屡出现。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是客观趋势。在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扩大开放以及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促进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和高效益增长。 

10 水龙头新国标出台 
  2014年12月,国标《陶瓷片密封水嘴》(GB18145—2014)开始实施,代替原有国标《陶瓷片密封水嘴》(GB18145—2003)。新标准增加了17种元素的析出限量。至此,一年多来沸沸扬扬的水龙头含铅超标事件尘埃落定。 
  2013年,上海电视台和央视粪便曝光品牌水龙头铅含量超标情况。2014年,国家标准委开年就宣布启动对《空气净化器》(GB/T18801—2008)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新标准完善了针对不同污染物的产品技术指标、细化试验方法,并增加适用面积和空气洁净量的折算方法,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了可靠依据。相关部门还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GB18580—2001)标准进行了修订,同时起草完成《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修订)。根据新标准,未来家具可整体放入环境气候舱进行有害物质检测。
点评
  门槛提高渐行渐近
  其实在媒体曝光之前,水龙头铅超标事件已有发生,早在2011年8月上海市消保委对27件水嘴产品进行试验,合格率仅为55.6%,最严重的铅超标达27倍。虽然国内目前对低铅铜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低铅铜生产制造基地,但水龙头低铅化的推行仍存在一定困难。
  2014年是新常态的一年,更是严格规范强制性标准的一年,多个建材行业新标准面临升级,多个标准的修订版已经出台实施。在新常态下,随着严格的国标相继出台,整个建材家居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对家居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无益处。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中国粉体技术网公众微信号:bjyyxtech (粉子网)

 
相关信息 更多>>
非金属建材行业最新周报:5 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长8.5%2013-06-13
建材行业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施步伐2013-12-27
蚌埠院非金属矿设计研究所在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殊荣2014-05-04
创新提升 ,超越引领, 瞄准瓶颈 ,实现突破—首届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2014-05-13
高端技术匮乏 传统建材产业转型谋出路2014-06-11
频繁开会商定销售价格 三家水泥企业垄断被罚1.14亿2014-09-11
 
我要评论

人物访谈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热点综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