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蚌埠玻璃院再树业界丰碑,成功研发0.2mm超薄玻璃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5-04-09 10:07:38 浏览次数: |
|
|

▲0.2毫米超薄玻璃可以轻松实现对折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从0.3毫米到0.2毫米,蚌埠玻璃院工业设计院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把超薄玻璃基板的生产极限再次延伸,攀上世界高峰,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蚌埠玻璃对该生产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成就来自他们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坚持。当前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打破机制、体制的制约,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才是保证顺利渡过“转型阵痛期”的良药。这是蚌埠玻璃院不断超越业界高峰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3月28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利用核心技术和装备建设的电子信息显示超薄玻璃生产线,已经稳定生产出0.2毫米超薄玻璃基板,将自己半年前创造的0.3毫米的国内电子玻璃工业化生产的极限再次提升0.1毫米,完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树立了中国玻璃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丰碑。
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步向轻薄化、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而轻薄化、提升透光率、改善用户体验等任务主要由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来担当,作为面板上游关键原材料产品——超薄玻璃基板,近年来中国在该领域一直受制于人。此次0.2毫米超薄电子玻璃的成功工业化稳定批量生产,成为提升中国浮法玻璃技术水平的重大突破,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完全替代目前面板行业对超薄玻璃的需求而进行的对较厚玻璃的二次减薄环节,极大的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关键产品。至此,蚌埠玻璃院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0.2毫米~1.1毫米全系列品种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的企业,对推动我国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赶超世界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
蚌埠玻璃院建设的该条生产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2013年10月引板成功后,在短短的2个月内便完成了1.3毫米、1.1毫米、0.7毫米、0.55毫米玻璃的成功生产,创造了国内外同类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系列良品下线速度的新记录。2014年8月26日,在国内率先成功拉引出0.3毫米的超薄电子玻璃。在此基础上,蚌埠玻璃院连续攻克了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生产的多项技术难题,为产品厚度进一步降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12月16日、18日、20日连续成功试生产0.28毫米、0.25毫米、0.2毫米玻璃。用户反映,蚌埠院生产的超薄玻璃质量性能良好,主要质量性能指标与国外进口产品相当,完全达到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的质量要求,产品加工良品率在85%~95%之间,迫使国外生产企业数次降价,仅进口产品售价降低一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每年受益3000多万元。
近年来,蚌埠玻璃院在推进传统玻璃行业转型升级,在特种玻璃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建成了国内首条浮法玻璃全氧燃烧配套余热发电生产线,实现了氮氧化物零排放。研发世界首创的一窑多线工艺,使中国晶硅太阳能光伏玻璃产业从无到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催生了一个平板玻璃服务于新能源的新产业。形成了以超薄玻璃、ITO导电膜玻璃、TFT基板玻璃、电容式触摸屏为主导的,完整的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链。共承担和完成863、97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600多项。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