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文利谈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建议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4-12-30 09:46:03 浏览次数: |
|
|
一、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基本情况
1.1 非金属矿工业概念与范围
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构成国民经济三大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是指能源矿产、金属矿产以外,自然产出的可供提取有用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或能直接利用其工艺技术性能的矿物和岩石。
非金金属矿产资源多数不是以利用化学元素,而是以有用矿物或岩石为利用对象,也被称为工业矿物与岩石。两者的内涵和涉及的范围基本上相同。
非金属矿工业包括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采掘、选矿提纯和矿物材料制造等构成的产业链。
1.2 非金属矿工业基本情况
目前,非金属矿行业采选工业产值约4800亿元;非金属矿产开发从业人员174.37万人,占全国的矿业从业人员25.20%;非金属矿矿山企业8万多家,占全国矿山企业的74.71%,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企业约十几万家企业;非金属矿产品年出口金额约80亿美元左右。非金属矿行业产值1个多亿属于大型企业,目前大的企业主营业务产值不超过10亿元。
1.3 非金属矿工业主要特点及问题
(1)、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和品种齐全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目前已探明非金属矿产93种, 非金属矿产地4700多个,目前广泛利用的矿种大约有40多种。
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非金属矿产有:石墨、菱镁矿、石灰石、重晶石、石膏、膨润土、萤石、硅灰石、煤系高岭石、硅质原料等十个矿种;
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有滑石、芒硝等,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的有珍珠岩、沸石、温石棉等;另外,高岭土、天青石等名列前茅;凹凸棒石、海泡石、硅藻土、蓝晶石类矿物、叶腊石等矿产储量也十分可观。
(2)、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优质资源保障程度不足
尽管我国非金属矿资源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计算,资源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部分优质非金属矿资源消耗迅速,优质资源保障程度不足已经显现。
例如优质白滑石资源、大鳞片石墨资源,高品位萤石资源、优质钠基膨润土资源、优质高岭土资源等,资源浪费和消耗过快,优质资源保障程度不足已经显现。
(3)勘探程度不高,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非金属矿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查明资源储量大,但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过低,一些重点矿种基础储量比例约20%左右,如鳞片石墨基础资源只占查明资源量的21.9%
分布特点:我国人均占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少,查明资源储量区域分布不均衡。中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发达,对资源需求量大,但资源储量小、部分矿种短缺,造成非金属矿产过量开采;西部地区资源储量丰富,但自然条件较差,勘探评价和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
(4)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
我国非金属矿山企业中有90%以上是中小企业,企业的规模小且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平均为20%左右,而煤炭产业集中度为48%,铁矿为41%,铜矿为58%。非金属矿矿山企业80486家,占全国矿山企业的74.71%。包括加工企业行业企业数量约十几万家。非金属矿大型企业产值只有1个多亿,目前大的企业产值不超过10亿元。
(5)产业与产品结构不合理、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落后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少、质量波动大;产品单一,以初加工为主,产品系列化、规格化有待提高和加强。非金属矿精细加工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技术装备落后: 全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让然比较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许多小矿开采装备落后,选矿加工调控和产品质量控制还是以人工为主。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较低。
(6)非金属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低出高进”现象仍然存在
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仍占有一定的比重,一些非金属矿精细加工产品仍需要从国外高价进口。
(7)非金属矿工业潜力无限,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非金属矿产品是建材、冶金、化工、交通、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原辅材料;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材料;是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效功能材料。
非金属矿工业的潜力无限,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非金属矿工业的重要性逐步显现。
二、我国非金属矿工业科技发展现状
近30年来,我国非金属矿工业科技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和改造产业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 “十一.五”、十二五的30年间,非金属矿行业共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100项,并先后成功开发了一批行业发展急需和对行业技术进步带动性较大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市场急需的非金属矿精细加工新产品。
2. 1 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1)开发利用一批新非金属矿产,满足了国内市场的急需。目前,广泛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40~50种;
(2)开发应用一批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了非金属矿行业的发展 。选矿提纯技术、超细粉碎技术、表面改姓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与进步。
(3)开发了一批非金属矿精细加工新产品,扩大了应用领域 。石墨、滑石、高岭土、膨润土、石英等等产品系列化、规格化得到了较大改善;
(4)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取得突破,提高了行业装备水平 。破碎、粉磨、分级、磁选、煅烧、改性等装备取得了很大进展与突破。
(5)采选工艺技术水平较大提高。全国三率调查中,石墨采矿回收率93.23%(露94.33%,地82%),选矿回收率85.11%;萤石采矿84.99%(地84.33%露88.47%),选矿85.61%.综合利用有一定提高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长期以来,非金属矿行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近年来,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非金属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2.3 行业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入。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局面正在形成。产、学、研结合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间,随着行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金属矿行业通过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同时也为高校和研究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舞台。
三、我国非金属矿科技发展存在问题与差距
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兴国”战略实施,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采用先进技术改选传统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非金属矿行业的发展,促进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然而非金属矿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还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非金属矿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3.1 行业整体工艺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矿方面:缺乏大型化装备
选矿方面;缺乏针对性强、性能可靠的专有适用设备,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仍处在初级水平。
超细粉碎、分级、提纯、改性和复合等精细加工方面:存在设备规格小,稳定性、可靠性较差,自动控制水平低;表面改性剂品种少;产品规格少,质量不稳定;加工能耗、材耗差距大等问题。
精细加工产品,进口依存度仍然较高,进口价格较我国出口的同类产品价格高数倍、数十倍。如高档涂料级高岭土、高档石墨、高纯石英砂等。
环保方面:行业在环保方面工艺装备投入较少,水平较低,需要加强自律,加大投入,完善监管。
技术研究方面:应用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
四、非金属矿行业发展趋势
4.1 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以及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主要表现为提高三率水平、低品位共伴生资源利用、尾矿资源利用。
4.2 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着力发展非金属矿加工、深加工,发展非金属矿物材料。
重点发展: 石墨碳材料、高纯石英硅材料、高性能粘土类矿物材料、功能性矿物填料、红柱石、蓝晶石类高铝耐火材料、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环境保护与治理非金属矿物材料等等
五、非金属矿科技发展几点想法与建议
重视非金属矿基础理论与矿物特性研究;重视资源节约集约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视各种低品位非金属矿以及伴生矿物的开发与攻关;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的综合利用;重视产品精细加工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走产业融合道路,各行业协同,重视应用技术的研发;重视非金属矿专有设备与工艺技术的研究;重视机械化与自动化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与稳定性,减少人工劳动力。
关注发展的重点矿种与方向:
重要非金属矿种包括石墨、高纯石英、粘土类矿物(高岭土、膨润土、凹凸棒粘土、海泡石)、化工基础原料(萤石、重晶石)、高铝耐火原料(红柱石、蓝晶石)、功能性填料(滑石、碳酸钙)、节能矿物(长石、硅灰石)、过滤吸附保温材料(硅藻土、蛭石、珍珠岩)等。
重点研究方向:传统工业原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材料、生态健康、节能、环保高效功能材料;重点关注节能、环境保护、生态健康以及人民生活、民生紧密相关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及产品;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功能、支撑材料;尾矿及伴生矿产综合利用。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