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融入世界氧化铁体系 |
来源:慧聪涂料原料网 更新时间:2014-04-02 10:27:59 浏览次数: |
|
|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2014年3月27日,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氧化铁行业分会在江苏靖江市召开了2014年分会理事会会议,来自六个理事单位及部分企业的领导和嘉宾3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围绕着氧化铁行业2013年经济运行状况、2014年氧化铁行业工作思路进行了审议,重点交换了“无机颜料排污物排放标准”、“氧化铁产品能耗限额”二个标准有关数据的制定工作。会议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氧化铁行业分会高福君会长主持,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刘杰部长到会指导工作。
氧化铁行业分会办公室林治华先生汇报了分会的2013年工作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年销售额增长5.4%,产量增长3.23%;2013年氧化铁进出口总量能达到52.8万吨/年、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年,分别增长3.13%及持平;其中出口量为31.7万吨/年,出口额3.3亿美元/年,分别增长8.95%、2.89%,保持了氧化铁多年的出口持续稳定的态势。2013年内行业开工率约在75-80%,约有30%以上的主流企业因产品和成本具有优势保持盈利外,其开工率约在98%以上,而一般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效益不佳。而全球氧化铁2013年的表观消费总量约78万吨左右(上年75万吨),我国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60%,中国进出口氧化铁量和消费总量的增长表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起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氧化铁行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整体生产和经营成本增长明显,生产的稳中有进,得益于需求端持续改善,这表明经济形势企稳向好已经向大中型企业传导,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全年得益于部份原料的成本有所下降,行业利润有所提高。
近期我国氧化铁行业发展较为迅速,进入化工园区的基地化、规模化建设正在加速,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阶段,氧化铁产业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国内氧化铁已融入世界氧化铁体系,基本保持供需平衡的市场格局,产品分类逐渐清晰,将逐步向世界氧化铁强国迈进。
对于2014年的工作思路,分会理事会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工作意见:
一、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二、创造科学技术的新优势,提升竞争力、
三、进入经济开发园区助推产业发展
四、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五、行业的外贸发展环境要好于2013年
六、氧化铁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危机
七、利用资源优势如何转化到经济优势上
八、再生资源硫酸亚铁在氧化铁系颜料中的使用情况
九、做好节能减排相关的“排污物、清洁生产、能耗”标准制定工作
十、办好分会理事会及行业年会的相关工作。
会议审议讨论通过了2013年“引导创新转型、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作小结和2014年“创新驱动发展、融入世界氧化铁体系”的工作意见。提议分会各会员单位在石化联合会、中涂协及地方政府领导的支持、指导和协调下,全面做好全年的经济运行工作。
会议按照国家发革委、环保部、工信部、石化联合会、环科院、中涂协等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在新时期对氧化铁产业的新要求,进入氧化铁行业的“准入门槛条件”提高,对“无机颜料排污物排放标准”、“氧化铁产品能耗限额”二个标准进行了专题讨论,并提出了部份相关技术数据的调整建议,请中涂协向石化联合会及相关政府部门提出调整报告意見。
会议认为2014年起国家政府部门已启动对产能过剩行业,将重点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创新管理方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中,创新管理方式方面,将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突出产业政策的功能性导向;严格环保、土地等准入标准硬约束,实施公告管理,开展试点示范,建立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产业优化升级的长效机制。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将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36条”,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理事们认为,随着依法治污的强势推进,行业环保将面临高压态势,环保水平的高下可能成为企业兴衰的分水岭。要“向污染宣战”,就要严格执法,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者无法生存。这样也有助于真正地实现市场公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法规和标准,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因此节能减排、依法治污和节能对运行规范的企业并无压力,要严格运用法律手段和统一的市场标准来解决环境问题,这将有助于市场公平,同时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落后工艺技术的淘汰。
从具体操作来讲,建议依法治污一定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如什么污染物排放到什么程度,进行怎样相应的量罚和量刑,都应该入法。下一步国家政府部门需要制定一些细则,让节能减排依法治污和节能细化到可操作的层面。
以往在氧化铁行业内存在“环保与效益”之间存在博弈和考量,让环保有历史欠账的現象,那么当今在节能减排、依法治污的新形势下,环保将成为一条“红线”。随着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审判机构建设的推进,以及监管机构执法力度的加大,环境违法必将付出巨大代价。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对部分以往“钻空子”的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成本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如果因此企业面临亏损,那么就只能你选择关门,尤其是在一些高污染的企业中。可以说,今后的节能减排、环保水平的高下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分水岭。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讨论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