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钛白行业面临原料、技术、装备、环保四大问题——中核华原钛白副总经理游翠纯女士谈钛白粉行业发展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4-03-18 09:46:26 浏览次数: |
|
|
中国“钛白女性”的专访已近尾声,在前几期我们从宏观与经济方面了解了中国钛白粉行业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一次我们将带您深入钛白粉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环节,从另一个则面了解我国钛白粉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了解我国钛白粉企业任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女性工程师游翠纯女士对国内钛白粉技术的展望与期待。
记者:中国钛白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您认为中国钛白粉技术发展的转折点有哪些?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游总:中国钛白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缓慢后快速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转折点:
一是二十世纪70年代初,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设计了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南株洲化工厂)2500t/年钛白粉工程,本项目是国家投资和正规设计的第一套硫酸法钛白装置。此后不久,利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原化工部涂料研究所)的技术在南京钛白化工有限公司(原南京油脂化工厂)设计了1000t/年化纤钛白粉并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钛白粉工业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华原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原兰州404钛白粉厂)、济南裕兴化工总厂及攀钢集团锦州钛业有限公司(原锦州铁合金厂)相继从国外引进了年产1.5万吨钛白粉能力的三套硫酸法和一套氯化法生产装置。这几套装置,技术比较先进,改变了中国钛白粉仅有硫酸法工艺,仅能生产低档锐钛型钛白粉、小规模生产方式的落后面貌,标志着中国钛白粉工业的发展由千吨级走向万吨级的阶段。
三是进入2000年新世纪,兴旺走势凸显出来,我国钛白粉工业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中国大陆已有20余家产量超过万吨级的工厂,以攀钢钛业集团为龙头兼并重组的中国第一个万吨级氯化法钛白粉工厂——攀钢集团锦州钛业有限公司已达产金红石型钛白粉1.5万t和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的2.6万t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粉产能,再加之攀钢自身现有的1.5万t锐钛型产量,攀钢钛业集团已形成了既具有氯化法工艺又具有硫酸法工艺且掌握钛矿资源优势的中国钛白粉产业“巨无霸”。同时,四川龙蟒集团钛业公司、山东东佳集团金虹钛白化工有限公司(原淄博钴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万吨级钛白装置的相继建成并迅速扩产达到经济规模(一般指5万t/年以上),标志着中国钛白粉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成熟期”。
四是随着2009年道恩钛业采用全钛渣工艺单体工厂产能达10万t,开创了中国单体工厂产能超10万t的先河,标志着中国钛白粉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以及钛渣原料技术进入成熟阶段。
记者:当前中国钛白粉技术最大的弊病是什么?如何改进?
游总:当前中国钛白粉技术最大的弊病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改进的方向一是提高自动化水平;二是加大研发力度。
记者:中国的硫酸法技术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硫酸法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还将持续多少年?
游总:中国的硫酸法技术当前还是处于技术成熟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硫酸法具有工艺流程短、自动化程度高、“三废”排量小和基建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
现在欧美国家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正在逐渐退出市场,但是造纸、化纤、搪陶瓷、化妆用品等行业对硫酸法生产的锐钛型钛白粉依然保持旺盛的需求,这就为国内锐钛型钛白粉提供了生存空间。硫酸法钛白粉因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途径和市场需求,将会在中国一直存在。
记者:近期国内大力发展氯化法,据了解,2015年前竣工的氯化法项目有68万t/a之多,占新增产能的24.2%。您认为现在是发展氯化法的成熟时期吗?对于国内各大企业纷纷发展氯化法技术您怎么看?
游总:当前阶段还不是发展氯化法的成熟时期,我认为准备尚不充分:
一是原料;
氯化法的主要原料以金红石矿为主,全球仅杜邦一家成功采用钛铁矿生产出氯化法钛白粉。众所周知,金红石矿在中国不仅品味低,难于开采,而且产量稀少,国内发展氯化法,原料将会是第一大瓶颈。
二是技术;
发展氯化法钛白的技术问题从我国开始发展第一套氯化法生产装置就存在。发展氯化法的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钛白企业垄断,直到目前我们即没有自己的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又难以引进。前段时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攀钢与杜邦氯化法技术归属权之争就是技术引进难题最好的佐证。
三是装备水平;
氯化法工艺流程与硫酸法差别很大,不仅是生产技术,对其装备材质的要求也非常高,而国内绝大多数钛白粉企业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
四是环保问题;
虽然氯化法比硫酸法先进,但是其环保也是个大问题,特诺就曾因从科迈基那里继承的环境问题而大费周章,而杜邦迟迟无法在中国大陆建立生产基地也是因为其氯化法工艺的废物处理方法至今搁浅。
记者:据统计,加上近几年不断扩产的氯化法和硫酸法产能,至2015年我国钛白粉产能将陡增至461.5万t/a。对于这些突然增多的产能您认为是否符合部分业内人士提出的产能过剩的说法?您如何看待这些产能增长的?
游总:不符合部分业内人士提出的产能过剩的说法,按钒钛产业“十二五”规划,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及以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生产能力1.5万吨及以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都要关闭,8万吨以下企业没有生存空间,而产能的增长并不代表产量的同步增长。
记者:面对如此宠大的数字,中国钛白粉企业如何优化产能?您认为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游总:中国钛白粉企业需要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来优化产能。主要从稳定原料、改进装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循环经济三个方面入手。
在全球钛矿资源日益走向枯竭的边缘,尤其是我国钛矿资源开发技术尚不成熟,这时一个稳定的原料供应必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固基石;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减少人为干扰的高效自动化生产水平也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中国的钛白粉企业也
必须跟随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趋势,不断优化产业链与产品构架,发展循环经济。
记者:您认为中国钛白粉技术想要突出重围应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
游总:首先应该走一条技术创新的道路,技术创新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其次走专用型产品的道路,未来是产品与服务越来越细分化的市场,有针对性的专用型产品才是市场发展的主流。
记者:部分人士指出,当前中国氯化法的大批出现正是说明了中国正在进行第二代技术置换。您认为这咱说法合理吗?现在是二代技术置换的成熟期吗?
游总:不合理,现在尚且不是大力发展氯化法工艺的时机,更不是二代技术置换的成熟期。
记者:您认为什么时候合适?以什么方式置换?置换的具体技术应该是哪个方向?
游总:待解决了前面我所回答的原料、技术、装备水平等问题后才合适进行二代技术置换,并且以全套引进生产线的方式置换,置换的方向应该是装备技术方面。
至此,中国“钛白女性”的专访已经结束,与前几期不同的是本期的专访对象游翠纯女士侧重于技术层面深入分析了我国钛白行业的现状,不仅道出了中国企业这几年以来长足的进步,也透视了进步中所展现的不足。我们只有清醒认识到行业的现状才能避免陷入夜郎自大的尴尬,企业间才能更好的相互扶掖,共促行业走的更远,企业走的更好。
(文章来源:钛白粉交易平台)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讨论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