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石墨深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4-08-25 13:52:13 浏览次数: |
|
|
1. 石墨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我国是石墨资源大国,但是长期以来石墨产业内部低技术层次的产量、价格的恶性竞争,资金和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以生产原矿和选矿的低端产品为主,使得产业长期低迷。这种状况导致我国石墨深加工技术和产品落后于发达国家,资源大国却是深加工弱国。这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保护和科学利用石墨这种宝贵的战略资源,发展石墨深加工技术和产品是大有可为的一项事业。
我国鳞片石墨的深加工技术发展已经有一定基础,科技部“八五”至“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在非金属矿、西部开发项目中分别列入课题,在深加工技术进步上取得明显成果。现在,国内已经有一批效益良好的(鳞片)石墨深加工企业,规模最大的柔性石墨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负极材料等电池材料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这些企业原来与矿产资源企业只是原料的供需关系,现在也与资源企业开展了合作,如宁波的柔性石墨专业厂商信远公司、深圳的负极材料专业厂商贝特瑞公司都与黑龙江企业合作参加了“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
鳞片石墨的深加工企业在山东有很多家,在内蒙古、湖北、河南、福建等也有一些企业。
近来研究发现,由于微晶石墨的晶体微小(≤1μm),每个石墨颗粒中有很多微晶无序堆积,使得颗粒表现出各向同性。这使得它成为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和各向同性石墨的极好原料,在新能源、核能、军工等高新技术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清华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原创性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正在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微晶石墨提纯、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线。
2 发展方向
根据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石墨新材料的需求及中、央、地方及企业的产业发展规划,近期内建议产学研结合,以深加工为主,实现一些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完整产业链,引导石墨产业健康科学地发展。工程项目的目标,一是陈旧技术设备的改造;二是目前炭石墨材料发展的热点技术产品,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各向同性石墨、高导热石墨等的产业化、集约化。
(1) 石墨采选矿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我国的石墨采选矿技术设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本没有进步,在能耗和矿物回收率方面大大落后于其他矿种。石墨采选矿技术设备相对其他矿种要简单,但由于产业长期效益低,资金缺乏,没有更新换代。建议有实力的矿产设计研究院与采选企业结合,引进其他矿种的先进采选矿技术设备,设计建设先进的石墨采选矿生产线,在能耗、回收率、大鳞片保护、水资源节约利用、尾矿处理等技术经济指标上有显著改善。运行成功后在产业内推广,并将先进技术经济指标作为行业准入和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的指标。
(2) 建设先进的规模化石墨提纯生产线。
国内已经具有环保节能的先进酸碱法提纯和节能型高温提纯技术,建议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针对资源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规模化石墨提纯生产线。严格限制化学提纯中严重污染环境的氢氟酸的使用。
(3)锂电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产业规模化及动力、储能型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
国内已经有了鳞片石墨球形化后制备负极材料的企业,如贝特瑞等;清华大学等院校具有了以微晶石墨制备负极材料的技术,但产业规模及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迅速发展的需求。国内大批生产的球形石墨主要出口日本及韩国,供国外企业生产高质量负极材料。
建议依托资源,把天然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产业规模化,并针对不同档次电池需求,研发不同品质负极材料,使产品系列化;研发安全、长寿命的天然石墨动力型、储能型电池负极材料。随着锂离子电池需求的迅猛增长,负极材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 天然石墨基各向同性石墨的产业化。
各向同性石墨广泛应用于核能、硅晶制备、电火花加工、连续铸钢、航空航天等领域,是炭材料的高端产品、战略物资。我国目前所需的各向同性石墨2/3依靠进口。传统技术制备各向同性石墨技术复杂、成本高。微晶石墨矿物颗粒本身具有各向同性性,是制备各向同性石墨的很好原料,而且能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已经制备出工业尺寸的样品,各向同性参数达到1.04(要求最高的核石墨1.05);鳞片石墨球形化后,也具有制备各向同性石墨的潜在可能。
(5) 天然石墨基高导热材料。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要求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使得散热成为IT产业的一个关键技术,对轻质高导热材料需求越来越大。柔性石墨作为均热导热材料已广泛用于LED显示器及许多电子产品;利用天然石墨的优良导热性,制备导热性与铜相当或更高,而密度只有铜1/4的高端导热材料,武汉科技大学、山西煤化所、清华大学等已有相关技术,建议产学研结合,以实现产业化。
(6) 柔性石墨产品的系列化研究。
我国柔性石墨的生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且与国外先进企业有多项合作。但我国的产品多为中低端产品,品种规格不到国外的1/5。建议产学研用结合,针对使用要求研发高端产品,完善品种规格,使之系列化、标准化。
(7) 膨胀石墨环保材料的产业化。
膨胀石墨对水体污染的吸附治理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治理水体的油品、有机物污染上,膨胀石墨远比现在使用的普通活性炭有效、经济。但膨胀石墨不便运输,需要在应用现场制备。膨胀石墨环保材料的制备、使用、回收、再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加之过去对环保不够重视,膨胀石墨环保材料一直没能产业化。
现在膨胀石墨环保材料的产业化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可以从两个技术层面进行这项工程。在水污染企业,如钢铁、化工、印染、食品等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膨胀石墨环保材料制备、使用、回收、再生的服务网络。膨胀石墨环保材料与其他治理方法的配合使用,将使水污染的治理程度和效益大大提升。
对日益频发的油品和有机物水体污染突发事件,建造综合性水域环保专用船舶,把传统的围栏、抽吸等治理手段与膨胀石墨高效吸油性能结合起来,提高治污能力。
3. 石墨深加工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资金、资源的引导将会使我国相关炭石墨材料的不同产业进一步整合,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炭材料大产业。将出现一批涵盖炭材料科技多个领域,有强大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这种大型企业很可能是技术领先的人工炭石墨材料企业与技术领先的天然石墨材料企业相融合的结果。
从技术角度看,近期的(天然石墨基)各向同性石墨、高导热材料是天然石墨产业与人工炭材料产业的融合;未来5~10年或再长一些时间,随着石墨烯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将可能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大市场,前景广阔。
从目前的研发成果看,天然石墨是很好的制备石墨烯的原料。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将会是新型炭材料的又一个大进展。
本文根据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万慈教授报告整理。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