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会展 > 会议专题新闻
 
2014中国石墨烯薄膜专题研讨会纪要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4-12-08 09:54:03    浏览次数:
 
      (中国粉体技术网/班建伟)2014年12月6日,由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产业研究平台主办,由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江苏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石墨烯碳材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新材料在线协办的2014中国石墨烯薄膜专题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
1. 石墨烯概况
1.1 石墨烯种类
       现在主要有两种形态。一个是石墨粉体,目前第六元素主要是做这个;另一种是石墨薄膜,二维碳素和重庆墨希主要做这个。两种材料之间的应用重合非常小,制备方面:石墨粉体就好比一本书剥离分层得到一张纸,用的原材料是天然的石墨,通过破坏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主要应用在储能、复合材料等领域。
       石墨薄膜就好比用纸浆制作成一张纸,传统就是CVD方法。在一个干净的表面,落在上面的分子被金属催化生成碳原子和氢气,控制生成单层石墨烯,主要应用是在触控和电子。
1.2 全球竞争格局
       亚洲,韩国的三星走的很早,但是量没起来,索尼也是早期看到生产设备,近期没有报道,设备用的是索尼化学,后来索尼化学关门了。
       中国是走的比较快的,各大高校成果很多,国内各种风投资本比较关注,中国产业化走得是全球前列,薄膜有二维碳素,重庆墨希,厦门的辉锐,无锡的格菲等等。
2. 产业化进展
2.1 目前产业化进展
       产业化运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会有很多问题,最开始的时候关注是能否规模化生产,现在是说能否做成产品、良率是多少、价格是多少、出货标准、下游好不好,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产业化进展方面,结合石墨烯薄膜和粉体来看,三大下游主要是指微电子、光电子和复合材料。前两者主要是石墨烯薄膜的应用,后者主要是粉体材料的应用。
       1)复合材料是最先产业化。宁波墨西科技的防腐涂料,散热等材料都有订单了,防腐材料在长安的刹车盘上已经可以用了。
       2)石墨烯薄膜在触控这块是最先产业化的。触控、透明导电这块的应用,产业化已经做到一定的程度,从实验室阶段,到工艺定性,到技术定性,再到设备定性,才有可能谈良品率和工业化的管控,触控现在已经到了良品率的问题,各个企业也都在考虑设备定性,后面就是管控的问题了,良品率的改善我们是可以预期的。透明导电薄膜2-3年会有比较成熟,应该不是很小的比率,而是可能是一定程度上取代ITO导电膜的市场。
       3)光电子的产业化远一点。第二个就是光电子,里面细分很多,光电子器件也很多,包括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等,很多还是在实验室里面,国家的项目在支撑,这几个在时间轴上是一个接力。下一步就是传感器了,很差的晶体管就是很好的传感器,我认为传感器就是人的眼睛一样取代鼻子耳朵眼睛的不同功能,我们团队选择了光电传感器,为什么选择光电传感器,技术上石墨烯对远红外特别敏感,红外探测,光学探测,爆炸物的探测等不同的应用,我们看好这个方向。
       4)太阳能电池这块,要求方块电阻在50欧方以下,甚至20以下,目前难度比较大,还有就是纳米结构的处理,来减反,也比较复杂。
       
      展望:
石墨烯处在产业化前夜,是在黎明前的时刻。目前产业化很多条件具备了,二维碳素、辉锐、重庆墨希都已经具备了量产,生产出来产品,到商品的过程需要产业链的借力,比如二维碳素的应用示范的尝试,另外就是联合上下游,应该1-2年内有很大的突破,产能的话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难点是需要有个过程,先小量先试水,投放一部分市场,负面效应降低,不可能一下子上来。
2.2 导电膜上面石墨烯的竞争优势
       智能手机目前100%都加了触控薄膜,要求多点触控和快速的反应速度,ITO现在是主要的导电膜材料,但是价格很高,不具备柔韧性,不能满足可穿戴电子和柔性的材料,ITO的替代材料有石墨烯、碳管、银纳米和金属网格等等,对于中小尺寸的触屏来讲石墨烯是最好的选择,更大的尺寸现在最好的替代是金属网格。
       触控领域有两块,一个是平面的,主要是和ITO的竞争,ITO作为一种材料发展了50年,我们不太能够替代,但是可以并存,做一些ITO做不了的;另一个范围就是柔性和曲面触控,石墨烯最大的对手是金属网格,因为金属网格有非常好的导电性,方块电阻就只有几个欧姆,但是金属网格是网状,不能做小尺寸的,不然存在良率问题等。
       所以笼统来讲,10寸以上金属网格是比较好的选择,10寸以下的规格还是石墨烯有竞争力。
2.3 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1)技术门槛高。
       设备的投资门槛不是太高,但是技术的东西不是几千万就可以搞定的。主要的障碍就是大规模生产的时候的稳定性,包括炉体的清洗、设备的稳定性等等,还有生长出来怎么保护,怎么撕开,怎么转移,门槛都不低,同时也需要资金投入。从指标上来讲,主要是方块电阻需要降下来,另外就是透光率,因为加一层石墨烯就要降低2.3%的透光率,但是到了85%以下就会明显影响视觉,可以看到隐隐的图案,三星要求要达到95%,非常难。
       CVD生长的条件需要高温,怎么把单层剥离出来进行转移,目前大概是10多种方法,适合工业界的还是非常少,转移过程的成品率,杂质的深入,目前重庆墨希已经发展了两条主流的方法,高效转移,转移方法是目前各个公司最高的机密了,工艺上突破之后,工业上还是很难应用。
2)资金要求高。
       半导体器件要做出来,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资金,到半导体期间,投资的规模可能是10亿的规模,这个和触控这块的投入不是一个量级的。
3)老产业的阻力。
       ITO厂商对新材料的进入是有很多的阻力的,对于新材料来说,下游需要看到稳定性,产品的稳定性需要时间来检验,所以观望的态度,触摸屏行业现在也是大洗牌,主要是几个大厂集中度提高,所以每一个单子都很大,我们这种初创型企业来讲,需要一步步来,只能接小单,无法扩大到那么大,小单的利润就没那么高。
2.4 中国企业产业化的主要优势
       利用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作为制造业的大国,所以各个环节制造都比较齐备,这个是很多其他国家包括美国都不具备的。对比美国,可以看到美国在研究上有侵略性,一直往前走,产业化比较保守,在筛选的时候非常保守,硅谷那些风投看项目,都是希望3、2年有很大的回报才能投,中国是研究和产业化都是非常旺盛,在其他任何国家都看不到。从整个产业要做好的话,很多环节都要好,比如半导体发展的时候,硅晶生长也是有问题,后来走出来了,中国现在是各个环节齐头并进,所有的环节都有企业进来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设备方面是否也做得很好,可靠性、重复性方面有一些更高的要求。
       希望政府的引导应该不是要投钱给原材料的制造商,而是给产业链,项目上研发的支持,政策上的补贴,尤其是接口环节,而不是扶持某一个企业。
3. 产品销售等
3.1 石墨烯薄膜价格
       某机构测算出来目前是80美元/平米,而2012年可能高达400美元/平米,另某机构透露大概是200多元/平米,未来会下降很快。
3.2 成本产品价格
       10寸屏 Q3这款,是PMA+G2,价格大概是7-10块钱,是深圳现在最低端的一款,也是目前销量最大的一款。如果真的要问价格,可能还要根据性能等一些来确定,比如是GF还是GFF,单点还是多点触控。ITO便宜有80一平米,还有进口200多的一平米,也有很大的不同。
3.3 市场空间
       透明导电薄膜目前市场是4000万平米,2015年后能到8000万平米,主要领域光伏,OLED等方面。
3.4 成本和电阻下降的空间
       重庆墨希科技的石墨薄膜2014年成本下降很快,主要是因为生产线出来了,之前都是实验室,原材料成本很高的,铜就是1000元/平米,生产线建成后,原材料上的国产化,另外就是新工艺的开发,不用消耗什么原材料,一罐甲烷现在够用半年,成本很低,现在主要是运营的成本,电费上是很大的一块,其他的下降比较缓慢,产能的爬坡,最终可以比ITO低很多。预计2年左右可是便宜30%。
       块电阻,我们做到1000欧方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到400的时候我们觉得是极限了,但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做到了200,原理上可以做到几欧方,通过历史的轨迹,未来我们非常有信心可以继续降低。

资料来源:新材料在线


►欢迎进入【粉体论坛
\

 
相关信息 更多>>
“石墨产业专家萝北行”研讨会在黑龙江省萝北县胜利召开2013-08-07
孙传尧院士为萝北石墨产业把脉2013-09-04
深加工、高附加值将是石墨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013-11-20
2014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开幕 发表《宁波宣言》2014-09-02
“第三届中国石墨产业发展研讨会暨2014年石墨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波隆重召开2014-09-24
中国国际石墨烯展览会将召开,产业发展空间广阔2014-11-26
 
我要评论

最新会展推荐 更多>>

会议专题新闻 更多>>

企业会展风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