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蛭石工业要求 |  
                        |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3-06-03 10:58:03    浏览次数: |  
                        |  |  
                        |  |  
                        | 蛭石按所处的加工阶段分为原矿蛭石和膨胀蛭石。蛭石原矿经过高温焙烧后,成为膨胀蛭石。膨胀蛭石常规的粒度规格有0.5-1mm、1-3mm 2-4mm、3-6mm、1-6mm等。蛭石粉由生蛭石原矿经高温焙烧,筛选,研磨加工成粉末状。主要型号有20-40目、40-60目、60-80目、200目、325目。 (一)质量要求
 主要根据蛭石的片度大小、焙烧后的膨胀倍数及传热性能等评定。
 1. 物理性能要求
 密度,水化作用完全者平均为2.5T/m3,焙烧后为0.06~0.2T/m3;导热系数,0.04×4.1868~0.06×4.1868千焦耳/米·时·℃;膨胀倍数,2~25倍;耐热温度,1000~1100℃;熔点,1370~1400℃;在声音的频率为100~4000Hz时,吸声系数为0.06~0.60;烧失量,干燥过的蛭石烧失量小于10%。
 2. 技术条件:
 (1)按蛭石原料外形及热处理反应,分为三级,见表1。
 表1 蛭石原料分级 
	
	| 级别 | 焙    烧    前 | 焙  烧    后 |  
	| Ⅰ | 片状,黄铜或淡绿色,不易剥成薄片,有珍珠、油脂光泽 | 体积膨胀10~25倍,颜色为金色 |  
	| Ⅱ | 暗绿铜黄色,薄片有点弹性,玻璃光泽 | 体积膨胀5~10倍 |  
	| Ⅲ | 暗或近似黑色,易剥开成片状 | 体积膨胀2~5倍,颜色为银白色 |  (2)按蛭石晶体鳞片大小分为四级。Ⅰ级,>15mm;Ⅱ级,4~15mm;Ⅲ级,2~4mm;Ⅳ级,<2mm。
 (3)蛭石粉末的体重:焙烧蛭石粉末的体重,允许达到0.2T/m3。
 (二)野外定性评价技术指标
 1. 外观判别法
 颜色为黄铜、青铜、淡绿及深绿色,呈珍珠脂肪光泽,无云母的解理性,不易剥离成片,质地柔软,薄片具挠性者,为优质蛭石。而呈玻璃光泽,解理极完全,且薄片据弹性者,为未水化的黑云母或金云母;介于二者之间,能解理成薄片者,为含有蛭石晶层较少的水化云母劣质矿。
 2. 火焰焙烧法
 用刀片从蛭石块上劈下1~2mm的薄片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焙烧,质量好的很快膨胀到10~15倍;质量差的膨胀倍数很小,未经水化的云母片几乎不膨胀。
 3. 刻划法
 用指甲在纯净的蛭石解理面上刻划一痕迹,水化程度高的蛭石便能遗留下一条向里凹陷的线条,微水化的只有擦痕出现。
 一般可采有代表性的块状样2kg送实验室进行物性测试,做单片厚度膨胀倍数,多片堆积体膨胀倍数、体密度和导热系数测定。
 
 
 |  
						|  |  
                        | 资料下载: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