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金属矿应用 > 硅藻土 > 技术进展
 
硅藻土制备微孔硅酸钙技术概述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更新时间:2013-06-03 09:52:20    浏览次数:
 
       微孔硅酸钙具有容重轻、导热系数低、强度高等特点,广泛用作绝热保温材料。
       微孔硅酸钙的主要原辅材料是硅藻土、石棉(也可用硅灰石和纤维海泡石)、石灰、硅酸钠(水玻璃)等。
       目前生产微孔硅酸钙的方法,按水化硅酸钙形成原理可分为静态法、动态法和动态—静态联合法。
       静态法是将硅质原料和钙质原料在大气压静止状态下凝胶,用压制法或抄取法成型,然后送入高压釜内,在蒸压条件下形成水化硅酸钙,烘干后即得成品。用静态法生产的微孔硅酸钙,为托莫来石型,使用温度£650°C。
       动态法工艺与静态法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水热反应是在带有搅拌装置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凝胶与结晶反应在同一釜中一次完成。水热反应是在搅拌的动态条件下进行的。用动态法生产的硅酸钙制品,可以是托莫来石型,也可以是硬硅钙石及混合型。
       动态—静态联合法工艺流程是在上述二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称为二次反应法。
所谓静态法,主要是指凝胶环节后在大气压静止状态下完成,水热反应是由凝胶物制成坯体,进入高压釜内(压力>0.8MPa)的静止状态下生成水化硅酸钙结晶物。动态法完成水热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是在有压条件下(压力一般在0.8~2.5MPa)带搅拌装置的高压容器内、在不断搅动状态下完成的,其反应料浆经制坯、烘干后即为成品,不须再次进入高压釜蒸养。联合法兼具二者特点,料浆在有压搅动条件下,凝聚形成体积膨胀的非晶凝聚物和雏晶水化物(一次反应),制成坯体后,再进入高压釜内蒸养,在一次结晶的基础上重新结晶(二次反应),其特点是两次进入高压容器,两次水热反应,其中一次为动态(搅拌)凝胶与水热反应,另一次为静态蒸养水热反应。
我国制定的硅酸钙隔热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要求(GB10699—89)如表1所示。
 
表1 硅酸钙隔热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GB10699—89)

容重
最大值(kg/m3)
导热系数
平均温度343±5K
最大值(W/m·K)
抗压强度
最小值(MPa)
抗折强度
最小值(MPa)
线收缩率
最大值
(%)
含水率
最大值
(%)
170 170 0.055 0.40 0.20 2.0 7.5
220 220 0.062 0.50 0.30 2.0 7.5
240 240 0.064 0.50 0.30 2.0 7.5
 
 

 
 
 
我要评论
非金属矿应用
石英
滑石
石膏
方解石
石墨
云母
珍珠岩
沸石
石棉
膨润土
硅灰石
菱镁矿
萤石
水洗高岭土
煅烧高岭土
蛭石
长石
硅藻土
海泡石
水镁石
查看全部